她被譽為“女梵高”,作品被人拿來與梵高的《向日葵》相比

說到花卉類的油畫

很多人會想起梵高

這位大半生過得

黯淡無光的畫家

最後在大自然裡

開出了燦爛的生命花朵

然而她

她一生只愛畫花

被譽為“女梵高”

但是她畫的花卻比梵高的花

給人們帶來更多希望和溫暖

愛花 惜花 種花

一輩子只畫花的

“女梵高”

Bobbie Burgers

加拿大女畫家

Bobbie Burgers

或許你不曾聽過這個名字

但她在歐洲北美已經小有名氣

她的作品被人拿來與梵高的《向日葵》相比

一團團似雲似霧的色塊

親密的交織糾纏在一起

說不出究竟畫了什麼花

那是像花兒一樣的存在

明亮 積極 爭奇鬥豔

Bobbie Burgers

筆下的花朵都有著

跟梵高一樣的溫度

豐富 熱烈 鮮活

毫無顧忌綻放著

「女梵高」的名號不知

是誰先叫起來的

但Bobbie的人生經歷

卻著實比梵高幸運多了

年少成名

年少時就舉辦了個展

與加拿大頂級畫廊簽下協議

然後繪畫之路一路順風順水

經常性出席各種頂級藝術節

每年都會與歐美各個頂級畫廊合作

1973年生於加拿大溫哥華

父親是建築師 母親是設計師

小時候就跟著他們學畫畫

欣賞藝術品

父母喜歡帶著她

去海邊花園裡玩耍

自然風景乾淨透徹

帶著蓬勃的生命力

小Bobbie筆下的花

也就伴隨著開放了

19歲那年

Bobbie幸運地舉辦

自己人生第一個畫展

本來之前還有些擔憂

沒想到到最後展覽結束

她的所有作品都被賣光

並且很快就與溫哥華

最佳畫廊Dianne Ferris Gallery簽約了

好在她清楚自己追求的藝術

成名後沒有因為商業價值

而毀掉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她毅然決定繼續她

安靜的求學生涯

22歲在維多利亞大學畢業時

還拿到了美術史和電影的雙學歷

從維多利亞大學畢業

她的畫花筆法 更加成熟了

Bobbie的作品畫幅很大

主題常常是風景與

花朵寫生的綜合體

花朵元素非常多

筆觸清晰

顏色濃豔

充滿律動

厚重的顏料 鮮豔的色彩

塗抹在白色的畫布上

像群蝶翩躚

像煙花綻放

像起舞的綢緞

靜靜端詳

每一朵花

都不是凝固的藝術

它們帶著一股向前衝的勇氣

動感十足

花兒紅得像

心口的硃砂痣

眼看就要燒著了

終究是白玫瑰救了場

在她眼裡

花朵的生命

就像是人的生命

它們脆弱而短暫

卻又帶著濃烈的情感

紅的熱情

金黃色小花

也許是連翹

迎春花 黃玫瑰

或是洋牡丹……

不需要追究是什麼花

只是單純的應該去享受

這團金霧帶來的莫名的好心情

也許是黑色玫瑰

也許是枯死花朵

黑與白

正義與邪惡

死亡與新生

畫就像一面鏡子

映射當下的所思所想

藍色一般是憂鬱的

調和了深紫

黑色的藍色

鬼魅而高貴

然而這位女梵高的創作過程

也並非順風順水

2014年

Bobbie遇上了瓶頸期

她想在原本的風格上

進行創新

然而改來改去

很難令自己滿意

好不容易畫出來一幅

Bobbie覺得不符合

一下子把它全洗掉

她開始感到焦慮

那些原本做好的計劃

怎麼就完成不了了

有時候我們也有相同的感受,

越是著急要做好一件事

越是完成不了

反而靜下來

清空亂糟糟的腦袋

才能重新思考裝進新東西

於是她將自己

工作室搬了家

就在園子的中央

用落地玻璃隔起來

一年四季

都能盡覽園子風光

全程觀察播下的種子

從生根 發芽 開花 結果

最後落葉 腐敗的全過程

甚至用來參照畫畫的鮮花

更要自己去花市精心挑選

或是自己親手種植

Bobbie把自己關進花園

不再做計劃不再糾結技法

順著當下的觀察和感悟

想到什麼

就畫什麼

她喜歡從不同角度探索

也可以將圖像切割

再重新組合起來

不拘泥的畫法

讓她的畫

有點抽象

有點真實

認真畫起來

可以不在乎顏料染到了衣物

興致來了

甚至把鞋都脫了

就光著腳丫畫畫

有時乾脆直接在地板上調色

最難得的是家人的支持

身為傢俱製造商的丈夫

空閒的時候

會陪著她一起畫畫

合作陶瓷雕塑

她和丈夫一起孕育了4個孩子

最小的8歲 最大的18歲

選一些自家花園的花

全家人來一起玩插花

找一塊空地寫生

一待就是一整天

孩子們就是在

她的畫室裡玩大的

平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畫畫

全家人都愛接觸自然

春天去野餐 騎單車

夏天去划艇 游泳

家人和花朵

是她最重要的堅持

作品很受市場歡迎

還被許多知名

藝術家 博物館收藏

人們在她的畫裡

看到了

時光的影子

生命的力度

純粹的專注

花開花

年復一年

愛花 種花 畫花 惜花

亦是年復一年

小人物做的小事

幾十年堅持下來

便是完美的事

熱門推薦同樣是看櫻花,日本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暢銷27年,日本頂級藝術啟蒙繪本,讓你的孩子,也能懂世界名畫

低慾望社會、無緣死······,日本戰後思想家早已做出預警?

火遍B站、油管的這些神仙國樂,你真的聽懂了嗎?

這樣學藝術史,你也能在經典藝術品前站足15分鐘!

《統一與分裂》之後,葛劍雄又提供了哪種看懂中國史的方法?

那些在時代中尋找答案的“不可救藥”的人

疫情之下,能舒緩焦慮的不止詩詞,還有這半部思想史

2020年精神生活怎麼過?全年星座月的古典音樂曲單來了!

為什麼歷史不足百年的三國,是人們心目中的傳奇時代?

賀歲檔來襲,怎樣看電影才能不踩雷?

只看過金庸武俠劇的人,不足以談金庸

被成功學誤解二十年的曾國藩,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讓中國人著迷的“年味”,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