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66歲邂逅27歲男人,仍不滿足

如果你不認識瑪格麗特.杜拉斯(以下簡稱杜拉斯),你一定知道《情人》、《廣島之戀》電影,這些電影正是改編自杜拉斯的小說。

杜拉斯的寫作思維極為特殊,她用看似不是故事的方式,在碎片記錄中,一點點地把整個故事加上靈魂的描述,使之成為一本完整的小說。

讀杜拉斯的小說你會發現,故事極其平淡簡單,寥寥幾句話就可概括。淡化故事情節的結果,必然是強化人物的心靈刻畫和心理分析。

瑪格麗特.杜拉斯:66歲邂逅27歲男人,仍不滿足

杜拉斯一生很傳奇,她把自己比喻為文學的情人,甚至表面上看有點狂妄。

1991年,接受法國《解放報》採訪時,77歲的瑪格麗特·杜拉斯對記者說:“即使在死後,我也能繼續寫作。”

當時世人都以為這位女作家狂傲到極致,沒想到她說的在2018年5月得到了驗證,是的,2018年5月,出版了杜拉斯的最新作品,《1962—1991私人文學史》。

瑪格麗特.杜拉斯:66歲邂逅27歲男人,仍不滿足

杜拉斯於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父親早逝、母親冷漠、大哥暴虐,殘酷的家庭關係、貧苦的殖民地生活,讓少女時代的杜拉斯聰明、早熟、放蕩,且不加掩飾,這也是杜拉斯日後的創作風格。

在情感上,杜拉斯經歷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一生,15歲時,在湄公河的輪船上,杜拉斯遇到了一箇中國情人;25歲時與羅貝爾·昂泰爾姆——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戰友結婚,他包容她、理解她,儘管後來和她離婚,也能和她的情人迪奧尼·馬斯科洛和平共處。

杜拉斯最後一段愛情是在她66歲時,一個27歲的男人走入她的生活。當時媒體問她此生是否不再移情別戀,杜拉斯說:“誰知道呢?”

瑪格麗特.杜拉斯:66歲邂逅27歲男人,仍不滿足

其實,杜拉斯在愛情上的坦蕩,都體現在她的作品裡,杜拉斯選擇了對慾望本原的迴歸,試圖通過性愛的宣洩,剝離出愛的原欲,將愛情最原始的快樂交還給人類。在杜拉斯看來,也許這種沒有了道德束縛的近乎純潔的慾望,才是愛最核心的本質。

杜拉斯的作品,在多個領域話題都產生影響,比如情感、性、女權等,表面看她的作品很大膽,基本都表現“孤獨”,但是背後卻有嚴格的、對愛情的解析,還有對社會的責任。

比如,她的名句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雖然杜拉斯的情人之多,但是她說她是孤獨的,杜拉斯在晚年在隨筆集《寫作》裡說道“寫書人永遠應該與周圍的人分離。這是孤獨,作者的孤獨、作品的孤獨。”

可見,杜拉斯的內心並非放蕩,而是通過一次次的接觸,用行動來闡釋了女性。

對於杜拉斯來說,她的人生彷彿固定了一定要為女性說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即便不是作家,她也一定會通過某種行為來展示她的思想。

她曾經說過:“如果不是作家,我應該會是一個妓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