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204个开复工项目 助推长春新区实现逆势突围

北国四月,春意盎然,长春新区的“三早”项目,也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勃勃生机。4月27日、28日,长春新区采取先联合巡检、再总结评议的方式,开展了一次“三早”项目大阅兵,对46个新开工实体经济项目逐一巡检,面对面了解项目进度情况,现场推动问题解决。据了解,长春新区今年全年计划开复工项目204个,总投资1926亿元。与去年相比,项目数量大幅增加、项目质量显著提升、项目建设明显提速。在常态化防控疫情的同时,新区项目建设实现了逆势上扬,助推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

如何能在疫情形势下实现项目建设的逆势突围?长春新区干部的回答是:用最优的服务赢得信任、推动项目发展。在中巴跨境电商产业小镇项目现场,我们看到的是塔吊高耸,长臂挥舞,车辆轰鸣,就是这个项目,从规划报批到拿证,仅用10天;完成围挡、护栏、等各项施工前期工作,用时不到40天,目前,桩基工程已经完成……在新区,这样超常规服务的例子举不胜举。就在项目巡检的现场,巡检组也是一边听、一边看,一边现场解决问题。在越达产业园和国投产业园项目现场,帮助企业协调专项债政策实施问题;在嘉诚信息研发、集美数字化项目现场,帮助企业拓展区域内业务;在永利激光、惠邦科技、亿隆电缆等项目现场,为加快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在蓝浦浩业项目现场,为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对接……企业家们感受着新区真诚的服务,纷纷说:一定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达产。

良好的服务定非一日之功。长春新区抓“三早”没有休息日,真正做到了工作不间断、服务不断档。负责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都有一张为每个项目逐一梳理的“作战图”,对全区春季重点新建项目建立“一项一档”,每个项目明确任务、问题和责任“三张清单”,正是通过这种只争朝夕的努力,使亿隆特种电缆制造项目、桃李面包食品生产基地项目等建设场地的要素保障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为企业开复工扫清了障碍,有力推进了“三早”项目前期工作。

重大项目作为投资的载体,其质量往往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总投资300亿元的恒大文旅小镇项目、总投资7亿元的万科智能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重大项目开工的火热场景,正是新区紧抓发展机遇,激发产业转型新动能的缩影。从这些大、好、高项目中,能窥出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

主导产业项目占比高、项目集聚态势好、新增项目建设速度快。这是新区“三早”项目的几个突出特点。在巡检过程中我们看到,金赛药业国际医药产业园、嘉润年产1万台尖端变速器装备、东卓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津屹智能装备制造、捷民光电编码器等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光电子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正酣,随着“海外医药”“圣博玛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西诺生物”等项目的如期开工,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的态势已初步形成。一大批新建项目能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入生产,成为了新区经济发展阵营中的新生力量。

“如今,汽车行业面临创新发展机遇,李尔将主动迎接变革,以拓展供应链、延长产业链引领发展。”在李尔扩能及生产配套项目建设现场,谈到企业扩产增能,项目负责人这样说。企业谋转型,新区谋划产业布局,20多个技改扩能项目的加速落位,也在为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种种的“千方百计”,凸显的是“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决心和魄力。巡检后的总结会趁热打铁,再加“压力”。长春新区将着眼于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乃至长远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一主六双”“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等产业布局战略,按照“十个围绕”“761工程”要求,加快谋划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医药、智能制造、民生补短板、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加大对“夜经济”“网红经济”等的培育力度,刺激带动后疫情时期的消费,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竭尽全力推动项目谋划、招商、落位、建设,以精细化服务,破解项目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大项目跟踪调度力度,确保更多的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达效;引导企业间加强合作,拓展项目的关联度;进一步开拓奋进、务实重行、攻坚克难,推动新区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只争朝夕的长春新区,处处涌动着希望的春潮,一幅宏大的发展画卷,正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长春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