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閩侯與倉山的行政區劃調整歷史,看福州大都市發展趨勢

近代閩侯作為福州城區的郊區,行政區劃變化非常大。閩侯的一部分之所以變成倉山區,最重要是城市工業、經濟和人口的擴張造成的。但是以前的閩侯並非現在的閩侯。閩侯與倉山的行政區劃調整淵源要從唐代說起。

唐代,倉山境域隸屬於閩縣及侯官縣,宋代至明中期分屬於閩縣和懷安縣。明萬曆八年(1580年)懷安縣併入侯官縣,倉山境域分屬閩縣和侯官縣。以龍峰山和望北臺為界,以東屬閩縣,以西屬侯官縣。

到了清朝,從下圖看,當時的福建省首府為福州府,福州府的轄區主要包括現在的鼓樓區和晉安區、臺江區以及現在的老倉山一帶,因此這部分就是老福州的口中的老城區。而當時的南臺島(倉山)大部分都屬於候官縣。

清朝福州府

到了民國2年(1913年)閩縣與侯官縣合併成立閩侯縣,因此倉山境域屬閩侯縣。民國6年福州省會警察廳成立,倉山境域行政上屬閩侯縣和省會警察廳第五署雙重管轄。民國34年10月福州市國民政府成立,同時成立倉山區公所。至此,倉山成為歸屬閩侯的二級行政區域。

1953年7月,閩侯縣增設水上區,管理自福州市划來的漁民,區公所駐六區鳳塘鄉。同年5月,水上區與倉山區合併。

1956年4月,全縣13個區合併為7個區。1960年1月,閩侯縣的馬尾公社劃屬福州市,後面變成現在的馬尾區。1961年11月,建新、亭江、琅岐、北峰4個公社劃屬福州市郊區(晉安區)。

​1970年2月,市郊區朝陽(蓋山)公社、建新公社、市紅星農場、閩侯縣的城門公社劃入,總面積增至112平方千米,包括整個南臺島,1975年5月又劃出朝陽區(倉山區)。1978年4月,朝陽區複名倉山區。全區有4個街道辦事處及水上工作辦事處,下轄40個居委會。1986年11月成立三叉街街道,1988年5月撤水上工作辦事處,成立對湖街道,全區共有6個街道,下轄70個居委會。

進入改革開放以後,福州市經濟發展迅速,城市規模快速擴大。福州作為中國傳統的開放沿海口岸,各類外貿加工業等增長迅速,因此工業用地需求不斷增加,所以,如何獲取更多地價的工業用地就成為市政府考慮的因素。

因此,在1996年1月,福州市區劃調整,(市郊區)晉安區的倉山、蓋山、城門、建新、螺洲5個鎮劃歸倉山區,為了更好地行政管理和土地資源利用,倉山區轄區擴至整個南臺島,面積擴至142平方千米。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倉山是由市郊區演變而來的。

在倉山區行政規劃調整完成後,整個南臺島特別是靠近鼓樓區的建新、蓋山、金山等區域由於擁有大量的廉價農田,可以快速推進建立工業園區,所以建立了福州最大的工業園區,金山工業園區。而當時歷史悠久的老倉山由於民房集中、學校集中,拆遷難度大、地價高,所以並沒有納入工業園區改造。

金山工業集中區

進入21世紀,由於金山片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較低的土地開發成本,又開始規劃建立高標準的現代化宜居新城,就是現在的金山住宅區 。

金山新城

2019年,倉山區轄對湖、上渡、倉前、三叉街、下渡、臨江、東昇、金山共8個街道, 建新、蓋山、螺洲、城門、倉山共5個鎮。全區共有13個鄉級行政區, 64個社區、102個村委會。

倉山海峽藝術中心

可以說,曾經的閩侯是福州最大的郊區,而隨著福州城市用地需求的高速增長,閩侯逐漸將與城區交界的區域劃分給福州,變成新的馬尾區、倉山區。而在2013年,閩侯又將上街鎮的幾個村和南嶼鎮劃給福州高新區託管,從此福州高新區依靠廉價的土地和國家級高新政策,利用臨近市區優勢,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出讓金收入,而又依靠高標準的規劃,整個區域面貌煥然一新。

以前的閩侯,倉山,現在的長樂,都是大都市發展的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資源和區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