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零售转型成效明显 中信证券评级“增持”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 4月27日晚间,北京银行(601169.SH)发布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2019年及1Q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和5.3%;一季度不良率比年初上升0.07pct至1.47%。

今日,中信证券发布研报《北京银行(601169)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降本增效平稳经营》。研究员为肖斐斐、冉宇航、彭博。

北京银行业绩表现总体符合预期,虽然疫情阶段性影响下中收压力有所加大,但北京银行一季度成本节约抵补了疫情对收入的影响。

北京银行2019年及1Q20归母净利润同比+7.2%/+5.3%,疫情影响下公司通过成本管控积极应对。在收入端,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5.1%(去年全年+13.8%),疫情阶段性影响下中收压力有所加大。在支出端,一季度成本管控效果显著,当季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压降16%,为利润平稳增长奠定基础。此外,公司一季度拨备计提审慎,资产减值损失同比+17.1%,拨备覆盖率小幅上升6pct至231%。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总体平稳,投资收益积极贡献。

4Q19、1Q20两个季度,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环比增速分别为+0.8%/-0.2%,在生息资产平稳增长下(环比+1.7%/+1.6%),息差小幅回落或带来一定负向影响。期初期末平均法下,测算两个季度息差分别环比走低1bp,预计负债端成本控制下,资产收益率随利率中枢有所下行或为主要原因。

一季度北京银行非息收入同比-5.3%(2019年同比+36.4%),除高基数效应外,疫情阶段性影响亦有反映手续费净收入仍较疲弱,同比-17%(2019年全年-16.8%),疫情对部分现场业务冲击或为主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增加325%,驱动其他非息收入同比+12.5%,预计主要是一季度利率中枢下行带来交易性收益向上。

受疫情阶段性影响,北京银行一季度不良率小幅反弹,但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北京银行2019年末和1Q20不良率分别为1.40%、1.47%,主要由于一季度疫情对部分行业及小微贷款资产质量带来阶段性影响。

2019年下半年,北京银行继续严格不良认定度,逾期90天以上比不良贷款比例再下降18.9pcts至59.9%,存量包袱进一步减轻。拨备方面,应对疫情冲击,公司加大计提使得一季度信用成本同比上升0.2pct至1.28%,拨备覆盖率亦由去年年末的225%上升至231%,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积极。

北京银行零售业务“一体两翼”转型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北京银行持续深化零售业务“一体两翼”战略,推进线上、线下渠道智能融合,打造“智慧金融”“惠民金融”“财富金融”特色品牌,促进业务发展提质增效。

在资产端,2019年北京银行零售贷款增速22.4%,高于全行平均7.8pcts,不良率保持0.36%的较低水平;在负债端,零售存款增速22.1%,高于全行10.6pcts,同时零售资产管理规模突破7000亿元。公司2019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贡献度保持在25%水平。

展望下阶段,预计北京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在个人中收增长(2019年同比-19.6%)以及拨备计提节约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中信证券投资建议,北京银行经营稳健,零售业务“一体两翼”纵深推进有望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构成新支撑。考虑到去年四季度以来公司拨备计提力度略大于预期,小幅调整公司2020/21年EPS预测至1.04/1.12元(原预测为1.05/1.13元)。当前估值对应2020年0.49xPB,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