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11元!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

昨日上午,

厦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发改委、市统计局

介绍一季度厦门市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

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3.2%,

好于全国、全省水平。

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

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经济恢复情况

在全省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前列。


其中,6项指标增速位列全省前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

外贸进出口总额(第二)

实际使用外资(第二)

财政总收入(第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

实体经济企稳回升

复工电力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面对疫情,厦门市第一时间出台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5条措施促进复工复产8条措施支持企业恢复发展9条措施加快推动建设项目有序开复工20条措施

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围绕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外贸、消费、旅游、交通物流等行业,采取延期还本付息、减免租金、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针对性措施协助1.1万家各类企业融资2081.7亿元

规上工业企业、线上服务业企业基本实现全部复工,工业企业复工率、“城内出行强度”、满血指数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复工电力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部分行业逆势成长

互联网服务增长5.2%


疫情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加快新旧模式迭代,催生并推进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对此,厦门市精准研判,迅速开展政策扶持,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线上拓展,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5.2%

以在线教育、跨境电商、生鲜电商、网络购物等为代表的新模式在疫情冲击中逆势上扬,保持快速增长。

新兴动能快速增长,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0.9%,高于规上工业4.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0.6%,有力拉动全市工业经济。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成电路分别增长20.5%、17.5%,联芯增长73%,厦门大学联合万泰凯瑞研制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安邦生物科技研制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列入国家批准的23个核酸快速检测试剂名单。

外贸形势领先全国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42.2亿元,增长3.7%,好于全国、全省10.1和7.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735.9亿元,增长19.4%,好于全国、全省20.1和12.3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创新开展

一季度新增项目938个

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坚持招商不断档、服务不掉线,成功举办厦门市招商项目网络签约活动,签约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329亿元。一季度全市新增招商项目938个,总投资3514.5亿元。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厦门市省重点项目比省里要求提前一周实现满负荷复工,建设全面提速。一季度厦门市105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实际完成投资83.8亿元,完成同期投资计划109.7%。其中,3月份完成投资41.6亿元,占一季度完成投资额 50%,完成当月同期计划131.6%。38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4亿元,完成同期计划114.1%。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自贸区重点平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1.5倍。

就业收入形势总体稳定

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首位

3月末,厦门全市登记职工人数227.8万人,增长14.5%,其中: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软件业、交通仓储邮政业六个行业在职人数合计占全市职工总数比重71.3%,增长6.4%;来厦务工人员在职人数增长15.3%。

城镇登记失业率3.5%,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范围内。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3元,增长3.1%,高于GDP增速6.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7411元、7095元,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民生资源供给持续加大

一季度新增学位11880个

民生补短板教育、医疗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0.4%、21.1%。

一季度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数11880个,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同安一中滨海校区高中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等“名校跨岛”项目加快建设。


▲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效果图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创建。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690套,累计在建9.2万套。


▲现已竣工备案的新店地铁社区一期

软件园三期体育馆建成投用,新体育中心开工建设,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厦门理工学院综合体育馆等园区文体配套设施加快建设。


▲厦门新会展中心效果图

来源:海峡导报、厦门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