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7天特斯拉,觉得当韭菜也挺幸福的

很难得体验了一周Model3,在别人无法享受到这份待遇时,我深度的体验了这台处于冰火两重天边缘的最具争议车型。

在舆论边缘疯狂被DISS的特斯拉,在另一侧成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搅局者。

11月销量,特斯拉又破了新高,单月两万多台销量不仅仅冲破自己的极限,也打开中高端新能源市场新高度。

开过,才知道Model3的核心价值魅力,到底在哪里。

关于Model3,能聊的其实有很多,但之于其它评测报告之外的,我想聊聊完全不一样的,大家更关注的点。

一个是充电,一个是续航。

虽然目前V3已经遍布北京城,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二线城市铺设的依然是V2超冲,虽然版本上不如一线城市,但充电速度仍然要快于绝大多数国家电网的速度。

从80km续航到460km续航,我们只用了40分钟时间。

充电的这40分钟时间里,我们顺道上了厕所,并且开了一把王者荣耀,结束时,已经进入到保护模式,充电电压已经明显降低。

目前本地的超级充电桩,是免费的。

这是目前我开过充电速度最快,而且充电最方便的电动车,当然自主品牌中也有充电速度相当快的产品,不过由于充电桩铺设问题,会一定程度上削弱充电时的用户体验。

此外,Model3另一层亮点,是相对精准的续航显示能力。

连霍高速郑州段拥有相对舒缓的路况,双向十车道带来的高速畅快感能够保证车辆以较快速度行驶,在这一段路上,我们测试了Model3的掉电速度。

空调温度调整为人体最适宜的23摄氏度,以平均110km/h的速度稳定前行,掉电比率在1:1.2左右,也就是说实际驾驶里程为100km,表显续航缩短120km左右。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份相对出色的成绩。

毕竟电机的特性决定了高速下,电动车更大的耗电量,特斯拉在电控方面做的一直算比较好,尤其是在Model3换回磷酸铁锂电池之后,电池的稳定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不少消费者入手特斯拉,的确考量的就是品牌价值,但事实上品牌价值之外的产品价值,也是吸引他们的关键。

特斯拉的用户群体,已经从曾经的年轻,转变为全年龄层用户群体。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

“特斯拉的用户群体早起是IT行业从业者,年轻、智能、潮流先锋这种IP定位是特斯拉早期的优势,但事实上,现在的特斯拉已经不是当年的特斯拉,越来越多人感知到特斯拉的产品价值,操控、续航、充电以及智能,都吸引着更多人”。

特斯拉的用户群体,目前是20岁到40岁,跨度之大,事实上超过了我对这一品牌成长速度的认知。

截止到目前,特斯拉的市场诱惑力,已经从当年的品牌感知力,慢慢转化为产品硬核吸引力,不少人为特斯拉站台的关键,还在于这家传统企业有着颠覆自我的速度以及态度。

就像Model 3无情颠覆Model S一般,即将登场的Model Y也将会颠覆曾经的Model X,特斯拉的1+1战略体系正在以三年为单位,滚动式推翻曾经的体系。

在这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价格更低的特斯拉,还应该了解到特斯拉的产品力本身也在阶梯式成长。

譬如说在生产环节,特斯拉做的一定是终极模块化平台,这家企业造车模式一定是以速度为主,譬如说未来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套沙发+四个轮子”生产模式,电气化系统的工作可能只是由一根电线完成,包括信号传输、电量传送、指令控制等等。

在Model3上,电线长度已经缩短到了1500米,而当年的Model S 上3000米左右,未来即将登场的Model Y,大约是150米左右。

要知道,传统汽车的电线长度,仍然停留在数千米层面。

以智能化冲击来颠覆传统生产模式,更少的用料达到更好的效果,才是互联网汽车正确 的造车思路,这是特斯拉之于其它产品完全不同的亮点。

其实,特斯拉也有自己的短板。

生产工艺以及价格控制,一直是特斯拉摇摆不定的地方。

从行业角度分析,特斯拉的生产工艺会随着设备的调试、工人的熟练以及零配件供应体系的升级,以5万甚至3万产量为一单位,进行有序的提升。

下一批生产的Model3,一定要比这一批的质量更好,所以大家奉行的等等党们终究会胜利,并不是空穴来风。

至于价格,特斯拉的价格下探有多快,它冲击行业的速度就有多猛。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希望看到特斯拉降价的原因,不仅仅是我希望以后买到更便宜的特斯拉,从格局上来说,我更盼望着全民新能源时代,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