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助学金无人申请:寒门再难出贵子?

1

我曾经在自己的文章里写过一则这样的故事。

某企业家给母校人民大学捐了1000万,要人大的负责人作为奖学金,重点奖励那些家里穷,经济困难的孩子。

可是,过了一两年,人大的负责人告诉他,说这个助学金不好发,就连申请的人都非常少。

他很奇怪,在自己读书的那个年代,班上有70%都是来自农村,而班里仅仅只有两个贫困生救助的名额,大家都想去争取这个救助金的名额。

人大的负责人告诉他:现在的情况跟当年完全不一样了,能够上人大的,来自农村的学生可能连30%都没有。

他突然感慨不已:在那个年代,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是那么大,农村的孩子努力读书,或许还是可以跟城里的孩子走进同一所大学。

可是30年过去了,农村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差距已然拉开了太多。

也许,从他们上初中或者高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们被城里的孩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有一组数据直接说明了这个现状。


近十年来,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普遍较差,教育资源往城市倾斜,在很多大学校园,农村大学生已经成了少数的那一部分。

“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虽然残酷,但也是赤裸裸的现实。

17年北京高考状元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中产阶级的,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农村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真的太难了。可能他们要花上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才能走完别人人生的二分之一。

有的人穷尽一生才能走到罗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但是,现在有一种科技,能够将大城市的课堂直接连接到农村学校,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上名校的课程。

这是不是一种天方夜谭?

2

有人已经这样做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则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

讲述的是名校成都七中和贫困县的学校进行网络连接,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


通过三年的直播课堂,那些教育资源匮乏的孩子,因此而改变了命运,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偏远地区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家境贫寒,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得了肾结石,以为是绝症,竟然想放弃治疗。

一个小小的结石,就能让人放弃生命,这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

还有一个孩子,高中三年家长从来没有来过,后来考上了大学,家长才来,老师一看他的手,全部都是豁口,他们在外地卖鱼,每个月能赚5000块钱,养了一家老小。

如果没有听过成都七中的课程,或许他们不会想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今年,禄劝一中中考招生的分数线是385分,(总分760分)。很多成绩好的孩子都去了昆明。

在生源严重流失的情况下,禄劝一中开设网络直播班,三年后,二本上线634人,一本上线147人。

学校说:低进高出,我们从不放弃。

这个项目在禄劝一中已经开展了16年,这16年来,7.2万学生跟随着成都七中的老师走完了高中三年。

其中,88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大多数人成功考取了本科。

在这个世界,有人在直播上挥金如土地给那些卖弄风骚的网红打赏,可是还有的人,却在直播上寻找改变命运的稻草。

很多孩子,因为一块小小的屏幕,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体会到了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就像在井里丢下了一根绳子,让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外界的渠道。


3

知乎作者“三新青年”就是这种教育网络连线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他是一名班主任。

他所在的学校,虽然没有成都七中名气那么大,但也属于中部省会的老牌名校。

他所带的班级,和那些连线的贫困地区班级用同样的教材,制定同样的作息时间,就这样实行了两个月。

一开始,贫困地区的孩子理科基本听不懂,全程一脸懵;英语更是跟不上进度,很多孩子一上英语课就打瞌睡。就文科还能勉强跟得上。

但两个月过去了,期中考试的时候,连线班的成绩比其他班高出了10多分。在此之前,这个班并不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孩子们几乎不用在外面找老师补课,只需要反复看录像,有什么问题再问问老师,有些问题就可以基本得到解决。孩子们的领悟能力提高了不少。

这名班主任说,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到高考的时候,会拉下几百分之差。

后来,他作为班主任,到贫困地区上了一节课,他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的眼神中不再是懵懵懂懂,浑浑噩噩,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进步中,找到了目标,眼中有了希望的光。



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智商比不上城市里的孩子吗?

并不是这样。贫困地区孩子并不差,他们缺少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互联网教学的分享,让他们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资源,只要给他们一条通往上面的绳索,他们就能看到光亮。

一块屏幕,改变的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地区的命运。

这个报道出来以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连网易CEO丁磊都表示:

这个事情太棒了!200多所学校远远不够,应该要有2000所,20000所!网易决定捐出1亿,来支持更多学校落地这个模式,让知识无阶层流动,让中国处处都是学区房。


这是科技带给我们的改变和恩赐,让知识在面对贫穷和富有的时候,能够无差别传送,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

4

看完这个报道,我深有感触。

因为我曾经,也是县城中学的一个孩子。

16岁那年,我读高中,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出去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对于我来说,能走出养育自己的那个小山村,来到县城,就已经是一件很好的事了。

我甚至在18岁之前,从来没有吃过肯德基和麦当劳。那时候的内心是极度贫乏和枯燥的。

我记得每每吃完饭后,我就站在教学楼的阳台上幻想,长沙的孩子也是过的我们这种生活吗?那么北京的孩子呢?是不是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根本无从想象。因为没有任何参照的蓝本作为想象的依据。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后来,我们学校也接入了长沙某重点学校的网校课程。我贫乏的想象力才能注入了一点生机。

我看到了长沙的孩子是在课堂上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老师是怎样教会他们知识点。

我听到了他们讨论的话题:数学竞赛,欧洲游,机器人模型比拼……这些东西,在我十几年的人生里,从未出现过,他们就像给我打开了一张新世界的大门,让我通过这个小小的屏幕,去想象那个未知的世界。

我还看到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那些孩子轻轻松松就能解答很多数学题,但我即使绞尽脑汁也不能完成其十分之一。

虽然有点沮丧,但当我一次又一次地拉近跟他们的差距时,我的内心是雀跃而欢喜的。

如果没有网络连线课程,我身边没有人告诉我,北京的孩子可能高一读完就会出国。

我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雅思,托福等考试。

我以为他们都会像我们这样,每一次考试都是煎熬。但后来我发现,有些孩子在享受考试,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

我的世界,只有考试和学校,但他们的世界,却是有无限大。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走出了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

跟我一起长大的孩子,要么早早地就辍学打工,要么就在20岁那年成家,生下了两三个孩子,孩子们也没有走出来,就在农村的小学读书,可能重复的,也是他们的命运。

而今,我虽然算不上是大富大贵,但我摆脱了我的父辈们构架出来的命运,有能力选择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这便是知识带给我的改变。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落地之后的命运,却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唯有知识,能让我们更有勇气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像我这样出身农村的少年还有很多,他们就像深夜里一颗孤独的行星,在自己的世界里行走着。

但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的人,跟你们一样,孤独而努力地活着,为着那一个梦想在坚持。

阶层并没有完全固化,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拼命工作,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无论什么时候,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此时的贫穷并不可怕,最怕你意识到自己贫穷后,灰心丧气然后自甘堕落。

王尔德说过:即使深陷泥泞,也要仰望星空。

别忘了心中有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