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意大利的“待用餐”,“平民慈善”的典范和样本

香港的一档节目“穷富翁大作战”曾经邀请饮食集团富二代Simon体验过底层人民的生活。节目组安排Simon住劏房、在超市和路边小店打工,并且每天限定五十元生活费。Simon为了节省日常开支不得已来到提供“待用餐(饭)”的饭店想免费吃饭。

Simon找到了一间提供待用餐的店铺

Simon担心吃完需要付钱,老板安慰了他

老板提供了一份菜单让Simon点餐

这餐饭给Simo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imon点的饭,看起来颇美味

节目中Simon吃的“待用餐(饭)”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待用餐”的概念起源于英文的待用咖啡(suspended coffee),特指是人们在咖啡馆消费时额外购买的咖啡,留待其他可能比较贫困的人士享用。其传统起源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咖啡馆,并从二战开始慢慢流行起来。

“待用咖啡” 的意大利语是caffe sospeso,这个传统起源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咖啡馆,在那里人们可以提前多买一两杯咖啡,给其他可能比较贫困的咖啡爱好者享用。

后来的囊中羞涩的顾客可以问问是否有“待用咖啡”,如果有就可以不用付钱也能喝上一杯热热的咖啡。

这个主意如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欧洲和北美的咖啡店也都加入到了“待用咖啡”运动中来,该活动的脸书主页获得了超过2.8万个“赞”。

“待用咖啡” 在意大利有着悠久的传统,从二战开始慢慢流行起来。法新社报道称,在欧洲经济受到重创的情况下,这个传统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渐渐固定下来。在保加利亚超过150家咖啡馆加入进来。

在加入此项传统的咖啡馆里,顾客们可以问问是否有“待用咖啡”提供,如果有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咖啡饮品,这都是因为某位陌生人的善心之举。

大陆目前也有类似的活动

2013年4月12日,时任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开始在微博上呼吁快餐店采用“待用快餐”模式,为贫困者提供有尊严的就餐机会。这一方面避免了慈善双方对接的尴尬或作秀,另一方面能更广泛地扎根社会,于是引起热烈反响。虽然人们仍在讨论此种模式能否真正帮到有需要的人、是否有完善监督等问题,但在国外或港台地区其实早已成熟运作。

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主任陈里

社会意义

待用快餐这种“微慈善”背后的社会意义有如下两方面:一方面,它通过向经济困难群体和需要帮忙的人免费提供相应的帮助,对他们产生实实在在帮助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尊重;另一方面,它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传递公益的力量,慈善的温暖,能触动每个人心中的善念。

待用快餐是人人都能投身其中的“平民慈善”的典范和样本,给了普通人投身慈善和公益的机会。慈善小成本,公益大能量,正是待用快餐行动的亮点所在。“待用快餐”倡导在不增加个人负担的情况下随手公益,更倡导一种能持续传递温暖的“陌生人信任”。

存在的问题

目前待用餐类型的发放食物的公益活动在国内发展任然存在这水土不服的情况:认购者多,认领者少:

2013年7月28日,素渡餐厅成为厦门首个响应商家,将原本19元/份的快餐,以低于成本价的10元/份让爱心人士认购。爱心行动开始后,顾客认购热情高涨,最多的一个人购买了28份。想要献爱心的人太多了,餐厅只好做出规定,若认购总数超过认领总数200份,只能暂时停止认购。

然而,餐厅老板张誉旺发现,认购者踊跃,认领者却不多,餐厅常常两三天都送不出一份“待用快餐”,这份尴尬让他始料未及。为了将爱心送出去,餐厅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寻找流浪人员来餐厅用餐,让员工将快餐拿到火车站广场去分发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不太敢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有些员工甚至还被怀疑是骗子。据初步统计,素渡餐厅推行待用快餐两年多来,认购的快餐有1600多份送出去了1500份,但基本上都是餐厅主动送出去的,实际到餐厅认领者寥寥无几。

厦门响应待用公益的其他商家,几乎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尴尬。最典型的是厦门优思麦公司“待用面包”活动,有家爱心企业直接认购了2000份“待用面包”,结果库存量太多,公司只能将爱心面包送往福利院等场所。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收入低下、受教育水平有限、信息渠道狭窄的受助人群更难了解到“待用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