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笑: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广度与深度?

打造个人品牌需要两大阵地:公域流量(头条微博)和私域流量(微信)。

公域流量做其广度,但效率需提升;私域流量做其深度,但场景需更多联结。

如果把个人品牌的业务增长简单粗暴的理解为销售收入=客户单位价值*客户数量时,那么公域流量更多的是触达更多的潜在客户数量,而私域流量则是促进客户单位价值的提升。

公域流量就是在公共范围内每一个客户都能通过公开渠道购买或对接获取的流量,现在基本上所有有来源入口的流量都是公域流量。

公域流量种类:

1) 线下传统的流量入口,如:商城、市区、地铁、公交、电梯等人流量密集地区;

2) 线上各大企业付费流量渠道,如:微博、淘宝、抖音、头条、腾讯、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喜马拉雅等各大平台公共付费流量渠道;

3) 线上垂直类型流量渠道,如:美团、汽车之家、财经网、大众点评等垂直类型,涉众基本唯一的流量渠道;

公域流量对于个人品牌的价值:

1)受众面广,可将品牌快速宣传到各受众人群,形成广而告之的效应;

2)持久化冲击消费者记忆,有助于塑造个人品牌形象;

3)保持个人品牌活跃度和竞争规模,提高个人品牌存活时间;

公域流量相比私域流量最大的优势点在于量级优势,但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消退,公域流量的使用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

1)5G、新零售等促进了线下流量的触点增多,有更多线下流量可通过新一代IT技术进行触达;

2)线上流量资产的再利用,不仅是人群重定向,还有触达精准度与销售转化的提升;

所谓私域流量,就是个人可以自由反复利用,无需付费,又能随时触达的私有流量。相对各大这些公域流量的平台,它属于个人“私有资产”。

私域流量种类:

1) 微博、微信号、微信号、头条号、博客社区等平台自有账号内容发布区域;

2) 抖音、小红书、火山、快手、微博等自媒体;

3) 企业自有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或企业官网、独立APP等自有用户群体;

私域流量对于个人品牌的价值:

1)直接降低营销成本,相较于过去可以直接触达到自己的用户;

2)防止老用户流失,更方便通过活动等渗透,跟客户建立个人品牌情感关系;

3)有助于塑造个人品牌,客户近距离感受服务,增强口碑对个人品牌认知,形成叠加影响;

私域流量相比公域流量的优势在与客户精准且能够深度互动,目前的市场痛点主要集中在私域流量的获取和营销上,私域流量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

1)通过公域流量如广告落地页引流,进行更多私域流量转化;

2)基于现有客户社交关系,进行分享裂变,将更多潜在客户转变为实际客户;

3)基于客户分类,进行关联消费/产品增购/最惠推荐,创造更多消费场景,促进客户的复购。

公域私域流量需统一资产管理,all in客户生命周期,提升触达效率,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最终提升个人品牌形象。

从客户生命周期来看,通过广告、活动促销等方式,公域流量的价值更多发生在提升客户认知、客户兴趣、促进客户购买阶段,而私域流量主要是通过客户精细化运营的方式来绑定个人品牌与客户的情感关系,促进兴趣客户的消费,已购客户的复购、推荐等行为。

但实际上,两者并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需要通过数据的整合与匹配,将公域、私域流量形成个人品牌统一的流量资产管理,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私域流量作为公域流量的转化验证与种子群体,提升公域流量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在公域流量中利用客户范围广和个人品牌持久活跃的特点,用户会从各方面了解有关个人品牌的相关内容,通过在公域流量上对个人品牌的认识->认知->认同,进而转化成为个人品牌的用户,在成为个人品牌用户的一刻,即为获客。此时已经进入个人品牌私域流量的领域。

在私域流量中,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个人品牌通过活动或传播等营销途径,或者依托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跟用户建立情感互动关系,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一来提升个人品牌忠诚度,二来提升个人品牌的可信度,可以间接通过用户在各个渠道的公域流量中为个人品牌发声。

同时还可以通过私域流量中的用户使用,调查用户使用习惯,提高产品质量,丰富多种类产品,使个人品牌持续发展影响,形成以个人品牌为核心,用户群为目标的良性可持续闭环生态圈。

作为个人品牌战略顾问与善水滋品牌养生茶创始人,在各个平台进行内容创作,获取粉丝,销售产品或者知识变现,都是我较擅长的领域。

我的微信号,头条号,搜狐号等平台也有几万粉丝,并且公众号:笑笑有约,有100多篇关于个人品牌打造原创文章,也是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积累社交资产进行变现,还有 10多个通过打造个人品牌赚钱致富的案例。所以思考了一下这些问题,觉得应该做一个简单明快的梳理,让各位笑友更容易理解打造个人品牌的

两大阵地:公域流量(头条微博)和私域流量(微信)。

头条信息流、微博热门等平台赋予你的流量曝光就是公域,而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这种你可以基本完全把控的量,就是私域。

当然,朋友圈,公众号也有屏蔽机制,也不是完全的私域,但总体还是比很多平台动辄限量好很多,微博虽然也限流,但流量还是和粉丝量正相关,比如10万粉丝,总有三五万能看到,而其他平台限流则是一百万粉丝,最后也可能只有五千人看到。

说句题外话,为什么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广告的价格稳定而且高,核心就在于私域流量更稳定。

而头条抖音之类的投放对于内容创业者一直是个噩梦的原因就是流量不稳定,无法稳固价格。不过这里最有价值的讨论不是谁更值钱,而是“流量”这俩字。

现在的社交我觉得以前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PC时代,我们觉得QQ是社交,论坛是流量。

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微信是社交,头条微博也是社交,由此延展开,陌陌自然也是社交,或者头条百度加个粉丝体系,也就成了社交,其实后者更接近于PC时代的RSS订阅,订阅的是内容而非人。

但是因为这些粉丝和作者可以互动,所以我们也觉得是社交。所以我希望重新下一个定义,这样的社交叫做公域社交,不管是文字内容还是视频直播凡是有粉丝的内容产品,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公域社交,而微信或者电话的社交叫私域社交。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朋友圈和公众号,我觉得其实是介乎二者之间。

头条微博是太阳,是公域社交的中心。围绕太阳可能有九大或者八大行星,离得比较近的,可能是陌陌,离得比较远的可能是抖音,中间的是直播、快手。

不管你是什么平台的网红,最终都要头条微博落地,如果不头条微博落地,随时可能被平台封杀归零,也缺乏广泛的知名度。而你在某个地方听说了一个平台网红的名字,大概率是去头条微博搜一下,而不是下这个平台去搜。

微信是地球,和它的开机是一样的,微信相关的社交就是月亮围着地球在转,这就是私域社交的中心。而所谓社交变现的本质,就是把公域社交逐渐提纯变成私域社交的过程。

公域社交覆盖公域流量,私域社交覆盖私域流量,而所谓公域社交平台的商业化,不管是广告还是分成,本质上都是电视节目的采买,你就是个内容制作方,和社交关系不大,和流量关系很大。你的每个社交行为,都会带来一个社交价值,而这个价值会在别人心中产生一个资产积累。

比如你用多了《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最后就会觉得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然后就去花钱看了《美人鱼》。大概是这个意思。当然社交资产的产生,可能在公域社交领域,比如我经常写有价值的文章,别人看了很有收获,就有了社交资产的积累。

但变现往往会在私域社交领域,他会加个微信然后付费加入我的课程或购买我的产品。所以全网推广,微信变现,还是目前最有效率的社交变现路径。

旧时代社交的局限,主要是流量的局限,那时候的流量完全在媒体手里。而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产品则解构了媒体的流量能力,也使得传统媒体逐渐衰败。

所以之前的时代,人们的重心还是学习和就业乃至结婚上,因为这三者的本质都是社交,你上学学了什么内容可能早忘光了,但同学还在,很多时候还能帮上忙。同事,乃至前同事,依旧是我很多资源的来源。而婚姻带来的两个家族的结合,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要。

但现在这些完全都被解构了,至少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你在网络上有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粉丝,可能就可以放弃工作,自己靠内容来赚钱了。当然,这个赚钱多半还是要在微信上进行勾兑。至于说是不是也可以不上学或者不结婚,大家仁者见仁。

其实微信真正厉害的不是关系链,而是占据了你的社交的能力,就好像头条占据了大家的阅读时间一样,其实五千个好友已经让我们无力去新社交了。所有的私域社交都会落地在微信,所有的公域社交都会落地在微博,新产品抢流量是有可能的,重建社交生态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挑战流量的产品,包括头条抖音百度app或者快手映客之类的甚至淘宝直播,其实都可以算成功的。但想挑战社交关系的,比如子弹短信之类的,最终都会失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钉钉,其实还是工具属性大于社交属性,在它们后续的传播中,其实也在改变。而脉脉号称职场社交,其实本质还是职场消息内容的贩卖。真在上面交流,还是会问微信号加好友。

其实公域入侵私域是一个趋势,因为我们微信加了很多可能都没见过的人,1亿人的朋友圈三天可见甚至很多人关闭朋友圈,本质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封闭自己的私域,让公域的社交好友不要过度的进入自己的生活。

这种做法从隐私角度考虑无可厚非,从职场或者商业角度考虑其实是一种损害,张小龙也表示,朋友圈是你的广告平台,你要好好经营。其实这一点在《打造个人品牌之微信创销》课程中,就已经讲到了。而在朋友圈打造个人品牌其实也是非常重要一个职场技能。

这篇文章算是一个对社交电商比较清晰的论述,大概核心就是一个结论,头条微博微信的公域和私域社交地位不可动摇,一个趋势,如果你想通过个人品牌进行变现,大概的路径是公域流量→公域社交→私域社交→私域流量→变现(产品或服务)。其他就是一些提醒和注意,比如减少在公域流量领域的变现,以免损伤个人品牌。还有很多结论不单独说了,各们笑友可以细细体会和讨论。

张笑笑,个人品牌战略顾问,善水滋品牌养身茶创始人,喜欢旅行,阅读,写作,创业,拥有十五年持续创业及八年品牌运营实战经验,提倡通过打造个人品牌来轻资产创业,守业,展业。因为苦逼而牛逼,因为逗逼而二逼,因为装逼而傻逼。愿我们赋予生命意义,自利利人,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