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50ETF上市,重点关注

文 | 躺赢君(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关注公众号:小散躺赢


今天最受市场瞩目的,当属4只科创50ETF上市了。

这里要区分认购和上市的差别,认购类似于打新股,而上市相当于新股上市。上市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股票账户里进行买卖了。

科创板是近年来主流板块里(上证、深证、创业板,中小板等)最受大家追捧的,被追捧的原因也很简单——

它代表着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是国际科技竞争格局下战略性的存在。

中国未来最性感的高科技、高创新性的公司很多可能都会在科创板上市,很可能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所以毋庸置疑,科创板是一个需要长期跟踪,具备很大投资潜力的板块。

而科创50指数就是科创板的代表指数,选取的是科创板内的代表公司,而科创50ETF就是跟踪这个指数的基金。

由于科创板选股难度较大、波动较大、有50万的投资门槛,所以未来普通人参与科创板的最佳方式无疑是购买科创50ETF.

既然这么值得关注,我们就来看下指数的质量。

首先看编制方法:

科创50指数样本区间选取的是上市时间超过6个月的股票。等上市12个月的股票超过100只之后,改为选取上市12个月后的股票。

也就是上市时间得足够才有资格入选指数。当然,如果是上市后日均总市值排在前5的,时间可以缩短为3个月。日均总市值前3的可以缩短为1个月,但需要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

再看选股方法,也很简单,就两条:

在样本区间内,选取过去1年日均成交额和过去1年日均总市值综合起来最大的50家公司。

也就是选流动性最好和市值最大的。这点也特别契合科技产业赢者通吃的规律。

科技股就是要投资龙头的,那么显然市值越大,成交额越多就越是龙头,而因为这些龙头在指数里的占比增大,就会导致更多资金通过指数涌入它们,导致流动性、市值进一步扩大,占比更高。

马太效应,正向循环。纳斯达克头部的5家公司基本贡献了美股绝大部分的涨幅,这个编制方法合理。

同时,个股的加权方式是根据自由流通市值的大小,同时单只个股的权重不能超过10%,前5大重仓股占比不能超过40%。

这就使得上证指数那样金融、地产、石化油服占比过大导致指数严重失真的情况不会出现。

再看数据:

目前科创板共195家上市公司,科创50里50家公司,在数量上占比26%.

而净利润、总营收、总市值的占比都远超这个比例,如下图所示,头部效应明显:

再看估值


也是科创50比科创整体估值更低。利润和营收更多,估值却更低。从纯数据上看,科创50相对于科创板整体,性价比略高。

再看持仓情况

指数中信息技术行业占比最大,为近54%,第二大的是医药卫生,占比25%,符合科创板高新创的调性。

前十大重仓股如下图所示,根据我个人初步判断,质量也还可以:

总的来说,指数质量不错。眼下存在的风险在于科创板本身创立时间还不够长,从前面编制里上市满12个月的股票还不够多也能看出来。

新事物大家总是容易过度追捧,但它的发展总是有些不确定性,按经验来说是要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怎么变化的。

另一个就是其实估值上看也不便宜,加上过去一年被大家热捧,此时需要冷静一些看待。当然,如果长期看好,可以考虑分批定投。

最后来说下投资科创ETF的细节问题:

1.费率和规模

这个是无论你买什么指数基金都需要首先注意的。

费率当然是越低越好。

规模一般而言在2亿~10亿之间为佳,涉及到打新收益太大了收益被摊薄,涉及到基金运行费用,规模太小费用摊到每一份太大,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收益。

我把今天上市的4只ETF的费率和规模情况列在下图中,可以看到,4只没有本质区别。

2.注意场内溢价

所谓场内溢价就是指ETF会在场内/场外同时交易,有时候同样的份额,在场内因为被大家追捧,价格会比场外高。

(注:场内指交易所内,也就是用股票账户来买卖的场所。

当这种价差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套利者,也就是有人会从场外把便宜的份额拿到场内卖高价,赚这个价差,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场内份额价格下跌,导致投资者损失。

同样的东西,付出太大的溢价去买没必要。

那怎么看场内溢价呢?很多行情软件都可以看。

比如东方财富APP,在对应品种的界面左上方,就可以看到,左上角那个蓝色框内,1.45是场外净值,1.465是场内价格,如果场内高于场外,那就是溢价了:

同样的,在雪球的行情界面也能看到:

最后,买场内的ETF需要股票账户和手动操作,如果没有股票账户的,或者没时间手动操作想设置自动定投的,可以等场外的联接基金上市,正好眼下上市时间还太短,估值也还不低,等待过程中可以再观察下。

就说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记录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按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