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老人滑倒引起骨折!哈医大一院专家支招如何“防摔倒

昨天,冰城哈尔滨飘下了今冬头一场大雪。街上的行人,或三两相扶、或摇摇摆摆,都小心翼翼。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怕摔倒。在此,哈医大一院骨科医生耿硕医生提醒大家:告诉家中老人,没啥事儿就别出来瞎溜达啦!不小心滑倒事儿小,要是骨折就麻烦啦!

为啥年轻人不怕摔,老人一摔就爱骨折?

人老了,我们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有退化,特别对于绝经以后的女性来说,雌激素分泌减低,间接影响骨骼成骨、破骨作用,使骨生成减少,骨破坏增加。再加上老年人骨质钙磷流失增加,易导致骨质发生脱钙、骨皮质变薄以及骨质疏松等病理变化,直到骨密度及骨强度发生改变,以至于老人在轻微暴力(不慎摔倒)的情况下也会发生骨折,医学上将其称为脆性骨折。常见的脆性骨折发生部位有:尺、桡骨远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骨折。

为啥滑倒后的骨折常发生在手腕部、腰部和髋部这个部位?

这是由摔倒时的姿势决定的。滑倒时,绝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手撑地面,这一瞬间经过手腕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常表现为腕关节或肩关节的骨折。如果老人不慎摔了个“屁股蹲儿”,沿脊柱垂直向下的暴力作用于腰椎则可能引起腰椎压缩性骨折。同时,摔倒时一侧屁股着地也是比较危险的姿势,可能导致包括股骨颈、股骨转子间在内的髋部骨折,尤其是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来说,更应该小心。其中,髋部骨折对于老人来说这些是致命性的,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一次骨折本身可能不足以危机生命,但是对于很多已经患有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却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据统计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能会超过20%,最高甚至能达到 50%。这是因为在髋部骨折发生后,患者便无法下地行走。而老年人一旦长期卧床,各种并发症都会接连发生,如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如何让“一摔就折” 的老年朋友避免摔倒,就变得尤为重要。

雪大路滑,怎样走路可以有效“防摔”?

对于这件事,科学家们早已在南极企鹅身上找到了答案。

1、 选一双防滑的鞋子很重要。女性尤其不要在雪天穿高跟鞋,特别容易摔倒。另外,走路的每一步都要全脚掌着地,无论是脚尖还是脚跟先着地都会增加滑倒的风险,尽管这样走路和大多数人的习惯相违背,但这种类似“踏步”的步态的确会让您像企鹅走的一样稳。此外,对于踝关节本身就容易扭伤的人,还建议选择护踝或者穿高帮鞋进行保护。

2、 走路步幅尽量小,不要着急迈大步。尤其在哈尔滨的很多地面上都铺了光亮的地砖,平时看着很漂亮,可是雪花一旦落在上面,地砖秒变“冰面”!走在上面特别滑。此时可以学企鹅走路,小碎步慢慢挪,不但可以保持平衡,还不容易摔倒。

3、 双手不要插口袋。张开双手走路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万一跌倒可以用手撑着,不至于造成髋部骨折。毕竟上肢的外伤比下肢好处理,不必长期卧床、预后较好,治疗费用较低。下肢外伤行动不便时需要人伺候,上肢外伤依旧可以到处溜达。

4、 特殊人群需注意。人得服老,本身老年人就容易骨质疏松,要是再摔一跤,后果更严重。大雪天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孩子们也要盯紧家中的“活宝”,尽量做到老人出行,有人陪伴。即便是出行,也要多借助我们城市发达的交通系统,尽量乘坐汽车,减少步行。

哈医大一院骨科医生耿硕叮嘱大家:雪天行走时,一旦预感自己即将跌倒,要赶快下蹲,降低身体的重心,双手扶住身边的东西或紧急撑地,减少滑倒时的冲击力。摔倒后也不要急于起身,应先看看自己身上哪里疼痛,同时大声呼叫,等待周围人过来帮忙。如果您在路边刚好遇到老人跌倒,也不要急忙扶起老人,应先确认周围环境安全,避开来往车辆,询问老人身体有无明显的疼痛部位,避免对老人造成骨折后的二次损伤,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一病房每年为百余位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尤为擅长治疗复杂的高龄骨质疏松骨折,骨与关节疾病;善于运用3D打印技术订制个性化假体进行复杂关节翻修;携手哈医大一院骨科,共同守护冰城人民的健康防线。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