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特殊教育群体不该被遗忘

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却有些特殊群体,无法享受到看似公平的人生。而在都昌特殊教育学校,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虽然有眼睛,但却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虽然有耳朵,却听不到外界任何声音;他们虽然有口,却只能通过手语倾吐童年的心声;还有一些看上去长得非常好的孩子,内心却极度孤独,他们从出生以来就关闭了幼小的心门,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面对漫长的孤独,或许这种孤独就是一辈子 ……


老师上门辅导孩子


他们其实才是这个社会中最需要获得救助的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关怀,通过投入更大的教育精力和教育资源,让他们获得进步和改变,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没有教育的孩子,未来在哪里?


他们渴望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成长,能听到、见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能在学龄阶段学到知识。这一切早就被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看在眼里,并投入了巨大资源,于2000年成立都昌县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们盖起了教学楼、宿舍、阅览室、运动场,与其他普通学校几乎没有区别。2018年该校春季在籍学生215人,开设21个教学班,公办教师38人。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这些孩子的心灵将永远被阴霾笼罩,他们无法感知社会的美好,更别说知识改变命运。


都昌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


最令人动容的是,有一大批年轻的老师从学校成立伊始,就陆续加入这个教职工团队,他们整体素质非常高,朴实而充满阳光。他们每天要比其他普通学校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得越多,孩子们的进步就越明显。这些老师不仅要有教学技巧,更要有一颗投身公益的慈善之心,用爱心守护,为孩子点亮智慧人生。


教师团队


确切地讲,这些教职工从校长到普通职员,参与的是一项集教育和抢救性康复的儿童救助工程,帮助残疾儿童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使他们将来能上大学、就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特殊学校校园


但都昌特殊教育学校毕竟开设在一个小小的县城,教育经费和资源极为有限,常常为了添置康复设备而捉襟见肘,尽管他们通过近19年的努力逐步把都昌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成了九江地区县级规模最大的特教学校,先后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但他们依然存在教育经费紧缺问题。


孩子们在课堂


他们要为孩子建设职业技术实训大楼,要扩大师资力量,要添置相关设施设备,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在和将来要面对的特殊孩子。


老师上门辅导


扶贫济困、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是实践中国梦的大义之举。


孩子们参加职业技术培训


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捐赠”。在此,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到“为都昌特殊教育学校出一份力 ”捐助活动中来,慷慨解囊, 向都昌特殊教育学校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帮助这些残疾儿童走出困境、破茧为蝶、回归社会!

如果你因为感动而流泪,不如拿出实际行动,对都昌特殊教育学校给予更多关爱和关注,伸出援助之手,让都昌特殊教育学校因你而骄傲!


孩子们在春游


文:詹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