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小伙发“羊”财,年入2000万

“养羊都在冷的地方养,南方怎么养羊?”


二姐朱建英觉得朱建华想在江西养羊不靠谱。反对的不只二姐,身边不少人觉得他是“神经病”。


朱建华顾不上反对的声音,考察、投资、建羊场,踏上养羊之路。从零经验养羊“小白”,到年销售额2000多万的养殖产业,他只用了6年。


CCTV-17《致富经》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带您走近朱建华,看这个85后青年如何从破产边缘成长为养羊大户,并带领家乡贫困户致富的故事。


朱建华,出生于1986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万合镇华盖山村人,万和镇秀溪湖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2014年从事湖羊养殖,如今养殖场年存栏达1000余头。2018年建立屠宰生产线,年屠宰量10000多头,2019年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


2019年,他先后获得江西省“2018年度农业种养大户”、2019年度“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荣誉称号,并且入围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1


朱建华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万合镇华盖山村,16岁时,他因家中拿不出学费,开始学艺打工。19岁,他开了一家门窗装修店。靠着勤劳和努力,他小有成就。


10多年打拼,他积累了300多万的财富。


门窗装修店


小日子本来过得还不错,一切改变从2013年开始,他安稳的人生发生了逆转。


2013年,朱建华的外甥曾令荣找到他。那时刚毕业的曾令荣怀揣农业创业的梦想,他想找舅舅一起创业。两人年龄相仿,聊完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干。项目是养羊,朱建华出钱和想法,曾令荣出力负责管理,挣来的利润平分。


曾令荣,朱建华的侄子


泰和县有“乌鸡之乡”之称,以前这里很少有人养羊,养羊这个想法遭到不少质疑。“好好的生意不做,做个这样的事,肯定是失败,做不成的。”


朱建华并不在意别人的目光。2013年7月,他和曾令荣开车去安徽一家湖羊养殖场考察。这一去,他发现养羊是个暴利行业。

“那会儿羊价高,30块钱一斤,1只羊2年能赚1万多元钱。”



回家后的朱建华雷厉风行,一天都没耽搁,投资30多万一年就建起了养羊场。2014年8月,他引入100多只湖羊。


朱建华把羊场交给曾令荣全权管理,自己继续干门窗装修的老本行。他想象着第二年靠投资羊场能分红一大笔钱,心中充满期待,“觉得(曾令荣)是自己人,信任更多一点,就放手让他去干。”


2


发财的梦还没做多久,2个月后,朱建华得到了一个意外消息——曾令荣连声招呼都没打就走了。

朱建华急匆匆赶回羊场,看着空荡的羊场和上百只羊,他一阵恍惚,差点哭出来:

“我都懵了,怎么办?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啊?”



对养羊小白朱建华来讲,一切都是未知的。他找不到人接管羊场,思来想去,他只有自己干这一条路。


2014年11月,朱建华转手了店铺。他孤注一掷,决定在养羊上面下苦功夫。他拿起铲子开始喂羊,这一喂,就是6年。


原本想通过二次创业干出一番成绩,然而他没想到,这个他以为的“暴利”行业,却正把他拉入破产边缘。


养羊不简单,光羊床设计问题就把他折腾得够呛。当初羊场是请当地人建的,并不专业。羊场缝隙比较宽,小羊容易夹到脚。而且选用的竹子也有问题,本应该用质地硬的老竹,但羊场用的却是很软的竹子,羊走动起来容易被夹住。



羊有时候被夹住一晚上,第二天就死了。“最多的时候,一晚上会死四五只羊。”朱建华心疼,连续两三个月,他每天晚上都去栏舍检查。遇到羊被夹住,他就过去把羊的腿抽出来。最后,他不得不将羊床全部更换。


除了小羊,母羊也不太平。集中产羔时,隔一两天就有母羊遇到难产。难产时,朱建华就用手将小羊拽出来。他日夜发愁,后来终于找到原因,原来是因为精饲料中豆粕含量少,营养失衡导致的。他重新调整饲料配比,情况才得到好转。


忙活不过来的时候,家人也要来羊舍帮忙。妻子每天早上起来要喂羊,中午吃完饭再去割草。这让过惯安稳日子的妻子心里有怨言,“有时候我真的很恨他,(以前)在街上开店的时候,什么事都不用干,好轻松。”


罗小娇,朱建华的妻子


第一次引种的100多只羊,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大小问题让朱建华焦头烂额,他的养殖经验也在一次次折腾中积累起来。他还经常自学养殖技术,现在说起羊,朱建华总是头头是道。


3


2016年,朱建华羊的存栏量达到了3000多只,可他却高兴不起来,甚至对羊没有了盼头。


2013年,养羊热潮导致全国市场上羊肉供应量激增。从2014年以来,羊开始卖不上价儿,最低时跌到13元一斤。“买进来的时候羊价挺好的,卖出去羊价就不行了。”



朱建华算了一笔账,不算饲料、人工成本,羊场里1只羊亏损1000元左右,而3000多只羊就是300多万。更让他头疼的是,2016年,他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最难的时候,他口袋里买柴米油盐的钱都没有,但羊场每天依然需要5000元左右的饲料成本。


“每张卡都空掉了,活不下去了,都揭不开锅了,连加油都是个问题了。”



朱建华一个人的时候,他会琢磨,坚持究竟还有没有意义?养羊前,他有钱又有闲,小日子吃穿不愁。养羊才两年,他就落得身无分文。


虽然心里动摇,但他也不愿放弃。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找最好的朋友借5000元钱周转。然而朋友拒绝了他,他知道朋友不是没有钱,只是怕他还不起。


这件事儿对朱建华打击很大,他感觉就像是被朋友狠狠扇了一巴掌,“我觉得人家把我当个笑话吧。”他的心一阵冰凉,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证明自己。



重压之下,朱建华只有一个想法,尽快恢复生意。但是具体要怎么做呢?他不知道。


这时,一个人出现了,给他指明了一个方向。


这个“领路人”叫熊新儿,在吉安市一家农贸市场做了10多年的羊肉批发和零售。两人熟络以后,熊新儿几乎每次见到朱建华,都让他做一件事儿——

建屠宰加工厂。


“不如一条龙搞,因为在泰和(县)还没有人杀羊。”


熊新儿


一开始,朱建华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因为那会儿他几乎是身无分文。但熊新儿几乎见他一次就说一次,听得多了,他也暗自盘算——这事儿能行吗?


2017年,羊价不高,内蒙古的羊7元多。到泰和县加上运输成本、掉膘等影响,按照最差的膘情来算——2斤4两出一斤肉,还是有利润的。


朱建华一合计,心里是有底了。他决定放手一搏。


资金又是个难题。朱建华家中共有4个姐姐,知道朱建华难处后,她们毫不犹豫拿出家里积蓄支持弟弟。 “弟弟有困难肯定要支持,能力有大小,多少是帮助一点。”


朱金英,朱建华的二姐


姐姐们竭尽所能总共凑了20多万,朱建华又申请了60多万的银行贷款。2017年,朱建华的屠宰加工线正式运行。


朱建华开始了新的奔波忙碌。旺季时,他从下午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6点,生意十分火爆。“旺季的时候,(一天)最少350头羊。”


300多头羊,一晚上朱建华至少能赚3万元。这也真成了他事业的转机。



4


跌跌撞撞的创业之路,让朱建华逐渐培养出敏锐的市场眼光。他意识到,做屠宰加工以来,当初面临的困局并非完全是市场环境变化所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他忽视了本地市场的需求。


他养的湖羊虽然好吃,但1斤比当地市场上其他羊肉高出2元钱左右,本地消费者对湖羊不买账。“价儿太高了消费不起。”



朱建华从羊的品种开始改革。他逐步淘汰湖羊,选择内蒙古、吉林地区的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等进行养殖。这些羊价格低,品质好,还能应对不同时间段市场需求。


每年4月到11月,他会选体格小一点儿的羊;12月到3月份底,市场需求量大了,他就选体格比较大的羊。掌握了肉羊的品种和重量,他的生意更好做了。


但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也曾栽过“小跟头”,由于泰和当地人喜欢红烧羊肉,七成膘的羊最合适。而朱建华羊是满膘的,客户不喜欢。“羊一宰出来,肥了,市场上卖不动。”



朱建华改变方向,严格控制羊场饲料供应,每年还亲自去内蒙古选羊,精准把握膘情。


小农人说

膘情,“膘”指“动物油脂”,膘情指的是牲畜长膘的情况。


伴随屠宰加工步入正轨,朱建华打算开拓更大的市场。他发现了泰和本地优势——离福建、湖南、赣州市都比较近。这些地方买羊肉,必经泰和县。


当时吉安市还有另外2家屠宰加工企业,均位于吉安市北部区域。泰和县位于吉安市西南部,朱建华就把市场主要放在泰和县及其以南的区域——井冈山市、遂川县、万安县、兴国县等地区,他聘请业务员,针对这些市县地区推销羊肉。



这次的判断对了!2017以来,3年时间他从一年屠宰5000只羊到现在一年屠宰15000只,年销售额是3年前的3倍。


现在,他的羊场共有7个栏舍,现存栏1000多只羊。2019年,他的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江西省泰和县华盖山村本是“十三五”的省级贫困村,但通过朱建华的产业,羊场每年能带动当地农作物秸秆、花生菌(jùn)消费约6000吨,为当地农户增收130多万元。羊场还吸纳了泰和县90多户贫困户入股,朱建华成为当地羊产业的带头人。



就这样,历经艰辛和挫折磨炼的85后青年朱建华,从一个“被羊所困”的门外汉成长为当地肉羊养殖产业的致富带头人。创业路上大起大落,但他始终相信坚持的力量。他说,未来他还要带领着更多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CCTV—17《致富经》

5月4日 10:00播出的

《85后青年拼出羊财富》


你有什么致富故事想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告诉我们吧!

↓↓↓


内容来源 | 《致富经》

本期播出时间丨首播:2020年5月4日 10:00,重播:2020年5月4日 21:30

本期编辑 | 姜思羽(实习)

央视三农出品(ID:yangshisannong),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