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懈怠,无处焦虑——《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我极少看欧洲片子,大多以美国影片和美剧为主。印象中,好像《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去死》应该是为数不多的欧洲影片之一。前几天,恰好又看了一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一部以2008年经济危机为背景的英国平民阶层的日常故事,但是却深深触动了我。


不知道是年龄使然,还是心境的问题。最近,总是容易被感动,但是却很难去激动或者说是冲动。总是不知不觉间,就会陷入某种难以言表的情绪里,瞬间抽离。


特别是这一段时期,中年危机这个词总时时萦绕耳旁,总给我一种惶然,到底是时光撵走了梦想,还是岁月埋葬了轻狂。抑或,只是走到了某个拐点,才让生活变得不再活色生香。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以主人公所供职快递公司的一句slogen为片名。起初看这个剧名时,还以为是一部爱情片或家庭剧,可是却没想到,居然是一个展现中年危机及普通家庭在大环境下遭遇抽离的故事。


刚刚经历了一场疫情考验的武汉,给全国人民上演了一场难掩的落寞与坚韧的执着。其中作家方方的一句话很是打动人,“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用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中,也恰如其分。


在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其实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体会的并不深,因为中国人向来有未雨绸缪的生活习惯。然而这场危机于欧美国家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一家之主,瑞奇在竭尽所能支撑着这个家。于是,他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一周连续工作六天,不敢随意休息、不敢找人替班。瑞奇的妻子艾比一天连着赶好几趟公交车,在一个个客户间奔波,还要在坐公交的间隙兼顾两个孩子的学习。而儿子塞布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与父母的寡淡、与理想的摩肩擦踵,让这个荷尔蒙开始萌发的少年不断为这个家“找麻烦”。


这些,或许于千万的中国家庭来说,并没有太过陌生。但是这些于瑞奇这些欧美国家人来说,已是一种近乎末日般的煎熬了。当雪山崩落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每一个中年人,都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有些纵然披挂着靓丽的外衣,却依然忍受着内心深处的焦灼与坚毅。

有些却早已被生活磨灭了所有的生气,徒留千疮百孔的爱与恨丝丝绵延。

有些在酒桌上的故作坚强,却只能在卫生间的马桶上独自“欢畅”。

这些种种,每天都在不知名的角落里上演,在每一个负重前行的灵魂里一遍遍纠缠。



这个世界,就是有些人会为了省下一块钱的公交钱,而徒步数公里。也有些人,就是为了能够买到打折的蔬菜,迟迟等到晚上八点才匆忙在超市里寻找最不浪费的那捆促销价青菜。有些人就是为了执迷于剩饭剩菜,每天以能够又吃完了剩菜为光荣而不留遗憾。同样,这个世界上也有一顿饭就会花掉数万块,也有整个衣橱都被奢侈包包塞满的尴尬。


那些为了等上打折蔬菜的人,没理由仇恨那些一顿饭就花掉可能自己一年都挣不到那么多钱的人。

那些每天为了搭配哪个包包而纠结不安的人,没有必要对那些满身汗腥味的人嗤之以鼻。

大家,无非是在生物链的不同位置而已。



有一些人,注定没有理由懈怠,更没有时间狡辩。因为,生活本身于他们来说就是全部,他们已没有精力与老天讨论公与不公,他们每天睁开眼的一刹那,就要为当天的饭菜寻找着落。


瑞奇们的生活,尽管凌乱,但凌乱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无处附加、无时倾泻。他们会熬过一个个艰难的夜,迎来一个个希望与责难同顾的日出。我想,一直沉溺于焦虑与哀伤的我,无非是没有被生活逼近角落而已。


所以,不敢懈怠,无处焦虑,才是生活的常态。

埋葬掉无谓的忧伤,倾覆掉多余的脆弱,扛起生活,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