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免费医疗应从中医开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传遍全国,中国政府迅速行动,对新型冠状病的确诊、疑似患者全部免费治疗。财政部1月22日联合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冦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的紧急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患者医疗费用的范围,包括疫情期间确诊、疑似患者所有的医疗费用,也就是说,不论是疑似病例,还是确诊病例,在疫情治疗期间个人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患者可以放心接受治疗,在这个特殊时期,老百姓生死关头,强大的中国作了老百姓的后盾。正是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疑似患者全部免费治疗,中国政府做到了对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迅速控制了传染源,也就迅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生命、财产得以保全。相反,国外的大多数国家对新冠肺炎不够重视,采取措施不力,致使新冠肺炎传遍世界200多个国家。


其实中国全民免费医疗历史悠久,早在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明确规定国家针对特定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不能分给个人。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期间经医师处方的药费,由医疗费拨付,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由个人负担。1952年8月,政务院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1955年中央级公费医疗使用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也就是说,医疗费用由国家包揽。由于公费医疗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它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医疗费用由国家包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重浪费;管理水平低,专职管理人员少,漏洞多,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等;覆盖面窄受益人少,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我国免费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仅仅包括国有企业、城镇大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这时期的免费医疗基本上是覆盖城镇,不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医疗保障水平;计划体制下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单位保险”的医保方式,实行绝对的公平和均衡,缺乏全社会的统筹机制,企业自我保险。效益好的企业还能应付,但一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旦出现医疗开支大的危重病人就无法支付,造成部分职工连基本的医疗保险也得不到保证。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集体经济的衰退和私营经济的兴起、市场经济理念的确立,大量中、小国有企业的破产、转制,许多工人的工龄被买断,大多数人的社会保障待遇形同虚设;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随着集体经济和赤脚医生的减少而崩溃。许多弱势群体因此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这种状态损害了社会公平,拉大了贫富差距。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正如影片《我不是药神》所言,“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一旦生病了,是否能看得起病,才是最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在祖国大地的天南海北,在每一家公立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治不好病或者付不起钱”的场景,其中夹杂着愤怒、委屈、抗议与容忍。很多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可到了关键治病时刻却拿不出救命钱。 疾病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一把刀,刀砸下来,便是一场金钱与命运的较量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理念并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国家也在想尽各种办法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全民免费医疗。这就推出了号称为老百姓减轻负担的医改,多年来的医改成果是看病更贵更难了,医改好像进入了死胡同,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互相掣肘。既然在西医占主流的各大公立医院医改中的举步维艰,我们为何不试试另外的思路和解决办法,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表现突出的中医中药试试呢​。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门便会开启。说不好,中医全民免费医疗是条康庄大道呢​。


大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的病治好”,但砸锅卖铁的钱对于治疗重疾来说是杯水车薪的。卫生部数据表明,人一生中罹患重疾的几率高达72%,超过1/3的人会得癌症重症。疾病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所承受的剧烈痛苦,还会有一笔巨额的治疗成本,这样的成本,是对很多家庭的经济绑架。这些家庭可能因为一场病,由富裕小康直接掉进贫困,一蹶不振。以国内常见且高发重疾为例,治疗费往往在几万到几十万区间,重疾一般都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国家医保是有很多限制的,一些进口药、专利药无法报销,即便是普通治疗也不能做到100%报销;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耗尽了所有存款,卖了自家的房子,借遍了亲戚朋友,也不见得够付医药费。可以说,击垮一个家庭,生一场大病就够了。以至于医院原来越大,病人越来越多。据统计, 2017年全国最大的郑大一附院门诊量为689万人次,2016年的门诊量为 570万人次,2015年门诊量为476万人次,编制床位7000张,年收入有百亿。


中国 人用西医西药误区过大。“三素一汤”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三素一汤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三素一汤”已经成为不少医院治病的“常方”,其后果就是造成细菌耐药,国人的体质越来越差,免疫力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滥用激素有引发严重感染、骨质疏松、结核播散、股骨头坏死和消化道出血等危害。如果人体不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大剂量进入后,会抑制人体正常汲取营养的渠道,增加肝肾的排泄负担,还可能出现中毒或有害反应。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微米—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全身的毛细血管中,时间久了,会造成微循环瘫痪,引起微血管血栓、出血、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癌变。



中医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是土生土长的优秀文化科技代表,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文化国粹。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病必求其本”,人的身体是一个生态环境,相生相克,周而复始,达到平衡,由于外界环境和身体衰老等原因造成某一方面变弱或变强,通过调整其他几个方面形成一个新的阴阳平衡环境,身体就不会生病。这就要求中医大夫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医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中医治疗的重心,在于调整和改变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使细菌和病毒缺少存活的条件医而“自灭”。中医重视的是前期的养生保健,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去解决,将问题扼杀在摇篮内。长期进食不合理、不科学,会造成诸如高血压、癌症、肥胖症、心脏病等许多难治之症,也会会缩短寿命。以至于,有不少老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拜师学习针灸、拔火罐、中医中药。特别是中医中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贡献,更是中医突飞猛进的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