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不只是一个故事

关于中国的乡村文化大可去看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或海斯勒的《寻路中国》,前一本是中国人用手术刀切开自己让你看,后一本是外国人看穿了中国人,透过老外的眼光看懂中国农村。想看新农村在新时代里的变迁,可以看阿耐的《大江大河》,故事里述说着改革开放如何改变农村人的命运。想看解放前中国的苦难和人生总总可以看钱钟书的《围城》甚至可以看一下老舍虚幻的《猫》。

但是如果你想把以上内容在一本书里都看个够,只能是看麦家的《人生海海》了。从民国时期一直写到2014年,从乡村写到花花大城市,从抗日战场写到朝鲜战场。一个乡村里的小孩眼中看出去的一个传奇人物----上校,用一套手术刀切开历史的缝隙,乱世中闯出一片别样的天地。《人生海海》是写给上校的书,是写给经历或是想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一个奇怪的人背后传奇的一生,有时感觉大人物离我们很远,但细下心来慢慢的品,发现这样的人就在身边。

跟随“我”的好奇,从不同人物的故事里回顾上校的一生,回到解放前的混乱时代,感受刺激的戎马混战。走过文革的颠簸,有过辉煌也有过苦难。终究是活了下来,只是人傻了疯了,钱财散尽了。可谓人间自有真情在,行过的善又转回过来附加在上校自己身上。最后的日子,有爱人相伴,有朋友送终,也算是个好结局。全书看完,唏嘘几十年,感慨人生的同时,也看尽人间世态炎凉。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其含义又不仅于此。当闽南仔对着海听着“人生海海,有人讲好一定有人讲歹(坏)”的歌时,心里总是五味杂陈。“人生海海”不常放在嘴边,只是常常装在心里。以“人生海海”为书名暗示着麦家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在人生转折的困难期,在突破自我的路上,以及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矛盾中,《人生海海》得以和读者见面。

麦家讲故事,自然不忘自己的老本行,如同《解密》、《暗算》般的悬疑、推理贯彻着全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不敢写的。蛰伏了五年,表家交出了《人生海海》的答卷,本意是想写人生苦难中的善,但透过他的笔,这种善又不同以往,它是在人性最原始、最丑恶的揭露之后的一种善,是甚于死地而后生之后的善。

《人生海海》不一定适合大众口味,写得太露太直白,一些人并不想再去直面那段历史。在今天,很难相信还有人敢于直面人性的本源,该书得以出版一定有着一群正直、尊重历史的人在背后努力。

五年,也许麦家已经不想再取悦谁,也不需要再去取悦谁。他只是想追随自己的灵魂,寻找那份最初的执着。通过《人生海海》,也许他已经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