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左手亲情,右手爱,你该怎么选?我来告诉你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孩子生病,爱的解析课停更了很久,头条创作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的意义是,有事的时候办事,但事办完了的时候,立即会自觉地回到这里,情感问题永远是一种人生问题,人生问题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今天我要论述的问题也一样是很多人有可能遇到的人生问题。

我们一直都在倡导人性的自由和爱情的自主,当遇到自己择偶的目标对象不被周围人喜爱,特别是见自己父母得不到肯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小许很苦恼,苦恼的原因是她的男朋友没能被家人认可。父母刚开始的意见比较含糊,不置可否,母亲只是提醒说小许年龄还小,不着急找男朋友,但后来见小许并不能领会他们的意思,就才开始慢慢比较明确地表示反对了。而这事情的集中爆发则是小许的母亲提出和小许去西双版纳旅游,并且邀约小许的男友一并前往,这个提议没有得到小许男朋友的响应,他以工作忙为友推脱了。

这件事上小许也比较窝火,她说这本来是很好的机会,自己的男友却拒绝了,他为什么会拒绝呢!

“哪怕他经济条件不太好,但是我妈并没有说让他带我们去旅游,而是我和我妈带他去旅游,我本来已经做好了准备,也带了钱的。”

小许母亲的意见更为激烈,她认为:一是小许男友不尊重准岳母的意见;二是小许男友显然比较小气。就这两点来讲,小许自己也感觉好像无法替男友辩解,然后慢慢地也就有点倾向于母亲的意见了。但她又不确定如果真的和小许分手了,自己将来会不会后悔。

结合小许的问题,我想谈谈这类问题的破解之道。

第一,为什么父母的意见会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原因是需要深刻剖析的。

父母也是凡人,也是常人,父母的意见并不总是光明坦诚的,有时候父母有可能指东打西。比如说个矮,其实真正嫌弃的是对方的工作,比如说嫌弃对方不是本地人,其实是嫌弃对方个矮。如果不是见父母时被一下子认可,那么当事双方,男生女生就要慢慢了解家人反对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就小许的事情来说,我的分析是父母反对这个男友更多的是基于他的朝不保夕的业务员职业。而母亲提出去西双版纳旅游,是因为她已经预见了小许会因为犯悚而拒绝邀约。这强化了小许母亲对他的认知,进而影响到小许的看法。如果说我们找到真正的原因,无论小许,还是男友,就可以实事求是地来考虑:这个父母眼里的缺点是不是真的缺点,我需要接纳还是反过来听从父母的意见?

第二,当一个人不被对方的父母所接受时,所能依靠的除了自己还有自己的恋人。

一个男孩子或者一个女孩,跟着自己的恋人去对方家中见父母去了,除了自己的表现之外,其实另一层考验是落在自己的恋人身上的。两人的心志、感情和言行举止是被综合考验的。一些聪明的孩子在带恋人回家的时候,会表现得和父母站在一起,这当然只是假象,一方面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我不是找了媳妇就忘了娘,不是找了男朋友就不记得爹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当自己的恋人被拉出来遛遛的时候,能够真正爬坡过坎,经受住考验,所以,他也会无意识地去加强考验的条件。

而聪明的被考验者与其为了表现自己的价值和自尊而装出雄纠纠的样子,不如完全依靠自己的恋人去解决问题。有些人则相反,做错了,比如说小许男友,小许母亲提出旅游邀约之后,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即征求小许的意见,这是什么情况,意味着什么……而不是像他现实所做的,凭自己的感觉就拒绝了,并且给出了一个荒唐的理由:我都没带我的父母去过西双版纳呢!一下子用两个家庭的界限把自己和女朋友隔离开了。

第三,母亲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作为“小许方”,不能完全不听,但也不能失了方向。

父母的眼光里包含着数十年的阅历,而且父母远比孩子考虑得多,既要考虑孩子的幸福还会考虑自己的老境,而血缘亲情决定了我们也要接受他们的这一种眼光,但是接受眼光并不一定要另起锅灶——换人,而是应该回炉重造。

这方面很多男生女生都犯了错误,一听父母反对,要么完全跟父母对着干,成了“罗密欧朱丽叶效应”的牺牲品,长期和家人对立,得到了爱情但没得到家人的祝福。要么自己忽然对恋人失望,就想换人了。其实,结合我刚才讲的第一条来考虑,只要你找到了父母反对的真正的原因,那么你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那些原因来改变父母的态度。

比如就小许的案例来说,如果小许父母觉得小许男友小气,这是最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了,只要小许男友在将来表现得“大气”并且“有希望”就可以了。而作为小许的男友,他需要解决的自身的一个问题是,除了让自己真正大气起来之外,不要因为小许父母的“现实”而觉得伤了自尊,进而开始远离小许和小许家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真正的解决还是要靠自身的发展,同时采用一些技巧,比如送小许一件能让她父母看到的有价值的礼物。

有时候人们的眼睛盯着物质,其实跟所谓的“现实”和“势利”是没有太多关系的,而只是一种证明自己正确的论据罢了,你能看到这一层,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我是爱的解析课,欢迎关注,我的成长需要你,你的幸福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