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的价格授权,钱多人傻的时代过去了

2016年,苏宁旗下PP体育以7.21亿美元拿下2019-2021赛季(2021赛季持续到2022年)三个赛季英超在中国大陆与澳门地区的独家媒体版权。

版权费是之前的12倍

2020年9月3日晚间,PP体育与英超先后发表声明称,终止合作。相当于闹掰了,还要打官司的那种。

2020年9月17日,关于英超版权在中国地区的最新归属:腾讯将独家接手英超本赛季在中国大陆的全场次视频版权运营,暂定一年。

学过小学数学的都能算出来,原先每赛季2.4亿美元的版权费用,到腾讯这里只有0.1亿美元。整整相差24倍

PP体育的版权签约价格是以前的12倍,腾讯签约价格是PP体育的1/24?

2016年的乐视网“如火中天”的时候,当时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讲:“哪怕我们只收5块钱,也要把这种收费的模式建立起来。如果建立不起来,中国职业体育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这是一个循环。”

回头想想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职业体育同付费收看没有半毛钱关系。靠C端用户收费的视频网站商业模式到今天都没最终确立。

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要可持续性

倒卖版权其实是一种生意,不是一种商业模式。作为倒卖的生意,就得很便宜的价格买回来,很贵的价格卖出去,这样才是好生意。像一些企业很贵的价格买回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小学生都能算出来肯定亏本。这里有2种形态:

1、暴利模式。“清仓价”购入,原价卖出。从腾讯获得独家英超播放权,价格同比算是低价;

2、薄利多销。5元的会员模式属于薄利多销模式。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三个要素:好行业、好产品(品牌)、强护城河。体育版权其实3条都沾边,核心是低成本运营。

体育版权是时效性强,最终形象还是俱乐部的一种商业模式形态。想通过版权获利要么低价倒卖,要么迅速系统用户用平台模式引导用户消费其他的产品,当做引流途径。通过版权前端用户付费来实现盈亏平衡既不互联网,也不符合用户消费习惯。

不知道苏宁张近东当年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