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战争后:阿富汗政府重建,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能否独善其身

#寻找真知派# #地区局势#

二战之后,阿富汗先后遭受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打击,历经劫难,终于在2004年,阿富汗举行历史上首次总统大选投票;而阿富汗政府的重建工作也渐渐步入正轨,阿富汗从塔利班政府到如今现在的政府,统一性和凝聚力,早已达不到之前的高度,政治上的失衡,使得阿富汗平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么未来的阿富汗能否回归平静呢?

阿富汗权力机构重建已经开始步入正轨

旧政府塔利班政权,在反恐战争中被美国击败,而新政府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扶持下开始步入发展,并逐步完善国家的政治架构;《新政党法》和《新宪法》对规范阿富汗政治活动、打造 阿富汗政治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10月,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讨论后,阿富汗政府正式颁行《新政党法》,在起草该法过程中,阿富汗政府曾聘请100多名美国法律人士参与此事,并借鉴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党法律条文,听取了阿富汗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该法同时规定各政党活动要以“伊斯兰教”原则为根本准则,这也是针对阿富汗的现实而表示的明显的折中性。

阿富汗《新政党法》:强调“非军事化”、“纯洁性”原则

该法强调政党的 “非军事化”原则和政党组织的

“纯洁性”,严禁军队干预政治,要求法官、检察官、军官、公务员和警察等不能加入政党,一人不能加入多个政党,并严禁外国势力插手阿富汗国内政党活动和政治事务。

当然,这些条款触及多个军政一体、政教合一的地方实力派的痛处,因而引起许多党派的异议,和一些地方武装领导人的暗中抵制;《新政党法》还规定,新组建政党必须在司法部 进行注册并提供相关的详细材料,政党财政来源和支出必须公开和透明,最高法院有权解散政党,这就极大加强了对政党活动的监督和规范。

阿富汗《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共和制

新《政党法》通过不久,2004年1月,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大国民会议)经过21天的激烈争论,最终,最终阿富汗《新宪法》诞生了;《新宪法》规定阿富汗采取总统共和制,在宣称维护伊斯兰教国教地位的同时;总统拥有强大权力,但受国会制约;国会分上下两院,总统对人民和下院负责,下院由人民直选产生。

可以说,两部重要法案的颁行,对框定阿富汗的政治走势起了决定性作用,几十年来阿富汗以武力完成权力交替的战乱时代,可望终结,权力过渡形式可望由武治走向文治、由人治走向法治,一个转型后的新时期正在到来,不容否认,这次《宪法》的通过,对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是十分有利的。

首次总统大选,有惊无险,尚属顺利

一直以来,影响大选的最大威胁,就是国内安全形势不稳。在此以前,由于连续发生恐怖极端事件,按照“波恩协议”原定于 2004年6月举行的阿富汗大选,一再被推迟举行。而新政府的首领竞选,也开始进入筹备阶段。

除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外,前教育部长尤努斯·卡努尼和乌孜别克族族武装领导人杜斯塔姆等人有一定影响和声势,还有一位妇女候选人马苏达·贾拉尔参加竞选,给阿首次大选增加了一点色彩。

但有舆论认为,美国极力支持阿现政府、在阿富汗推行西方式民主政治和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起一些总统竞选人的反感,许多阿富汗人不满美国驻阿大使哈利勒扎德的幕后操作。因此,尽管卡尔扎伊的政绩有目共睹,但一些人还是对大选的公正性有所疑虑;15名总统竞选人就提出投票过程中有许多漏洞和舞弊行为,宣布要退出竞选并不承认选举结果,一度给大选蒙上阴影。

但经过联合选举管理机构的调查,并且做了15名候选人的工作之后,终于风波平息,大家都接受了选举结果。卡尔扎伊最终的得票率55.4%,比得票第二候选人多出300万张选票(前教育部长卡努尼),阿富汗首次总统大选,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有惊无险,总算顺利结束。

卡尔扎伊具备继续执政的基础

世界各大媒体和西方驻阿富汗人士普遍认为,卡尔扎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获胜在意料之中;首先,阿富汗大选的背后笼罩着美国的影子,这个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阿富汗的政治走向。

例如,阿富汗北方联盟曾为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但美国从平衡阿富汗的政治力量和所谓的“维护阿富汗政局稳定”出发,对北方联盟的武装派别和实力,进行了限制,扶持了出身于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普什图族的卡尔扎伊,登上政治舞台。

其次,就个人作为和政绩而言,在过去2年多里,卡尔扎伊领导的阿富汗政府在组建阿富汗国民军、削弱地方军阀势力、搭建新型政治框架、制定阿富汗新宪法以及筹备大选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就。

卡尔扎伊本人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注意策略的灵活性,注意把握民族平衡和地域平衡,迫使地方军阀让步,少数抵制他的地方政治军事实体,也在美国的支持下被改组或剔除。在国家政体建设方面,卡尔扎伊积极促成《新宪法草案》的起草,使之在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上获得通过,这对阿富汗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卡尔扎伊极力主张总统共和制,强调政党非军事化原则,改组、训练并扩大属于阿富汗自己的国民军。此外,卡尔扎伊注意整肃吏治,在政府机关中惩治贪污腐败,裁撤冗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美国的大力支持和卡尔扎伊的显著政绩,为卡尔扎伊继续执政奠定了基础。

阿富汗新政府任重道远

2004年12月19日卡尔扎伊说,他计划于近期宣布内阁成员的名单,希望新的内阁成员“诚实、诚信、一丝不苟”,有能力稳定阿富汗境内安全形势,并推动重建顺利进行。正如许多西方国家媒体和阿富汗本国媒体指出的,今后不论谁当选新政府总统,都要面临艰巨的重建和发展任务,担子很不轻松,困难和挑战颇多,那么阿富汗新政府都面临哪些挑战呢?

新政府财政匮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阿富汗的经济发展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支持,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但西方发达国家,就像对付乌克兰一样口惠而实不至,虽然,在几次援助阿富汗国际会议上,他们承诺阿富汗许多资金,根本没有到位,阿富汗本身的财政又非常拮据,经济畸形发展,特别是经过多年战乱后,本来很贫弱的国家,被炸的千疮百孔,各领域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而阿富汗土地贫瘠,降水量少,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农业生产根本不足以养活众多人口,阿富汗是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发展贸易更是难上加难,全国许多人口依然靠种植罂粟等

毒品维持生计,地方军阀也从毒品买卖中渔利,目前阿富汗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输出国之一。可以说,财政困难将极大地影响重建进程的各个方面。

民族教派纠纷、地方实力派割据问题

阿富汗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有普什图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主要民族,还有众多其他少数民族,此外,中东地区,宗教矛盾异常尖锐,而在阿富汗境内的宗教主要是伊斯兰教,但MLS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自阿富汗实现独立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完全控制阿富汗全国政权,地方酋长和宗教派系,在阿富汗的部落政治舞台上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依然是当前阿富汗的症结之所在。

阿富汗受美国双重影响

个别“圣·战”首领为角逐政治权力而交出了兵权,但多数地方实力派如杜斯塔姆和法希姆等依然在接受政府委任职务的同时,继续控制私人武装,给卡尔扎伊政府统一政令和国家武装造成很大困难,加上塔利班权残余势力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仍在蠢蠢欲动,这些都将是今后影响阿富汗政治稳定的严重隐患。

此外,美国的存在对阿富汗政局与发展有双重影响,既不想让阿富汗完全摆脱控制,防止其他势力染指阿富汗,同时利用阿富汗特殊的地缘政治,牵制周边的几大势力(阿拉伯国家,俄罗斯,西欧和中国);更重要的是能够控制中东石油,借此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通道之一,波斯湾打造成美国内湖。

结尾

而阿富汗是世界极大势力的交汇点,他们也不希望阿富汗长期处于战乱中,而失去控制;因此,无论如何,阿富汗人民和国际社会期待新当选政府,能够继续带领人民,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努力化解处理好宗教与世俗力量、现代与传统派别之间的纠葛。

最大限度地克服民族之间矛盾和宗教纠纷,在阿富汗政府和地方实力派之间,保持政令畅通,并把阿富汗本地政治精英和海外归来的爱国人士团结在一起,重整历尽沧桑的河山,努力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生阿富汗

阿富汗特殊的地缘政治,处于几大势力中心,而这些势力代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明,而周边又是一个巨大的能源输出中心,再加上阿富汗千百年来形成的,复杂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在贪婪的大国眼皮下,阿富汗想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