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a自爆生育後遺症引網友心疼:有多少媽媽默默忍受生育後遺症?

ELLA發微博自述

生產過程困難

造成子宮和膀胱脫垂



咳嗽會尿

打噴嚏會尿

跑步會尿

原地跳躍會尿

不是失禁一點

而是整個護墊都溼掉

然後褲子也溼掉

這種困擾

生育過的女性

是很難完全逃過的

有些人可能在產後一段時間症狀就消失了

但有相當一部分女性漏尿

甚至可能加重

因為我深知

我的老媽

她一天就要上好多次廁所

穿得美美噠在外面旅遊中

注意力也永遠放在找廁所上

就這樣過了10多年

她每天還是要用3-4片尿不溼

換洗好幾條褲子

我那不解風情的直男老爸

有時候也會嫌棄她

老媽開始變得沉默

不敢出遠門

不願去超市

不去跳廣場舞

不穿淺色褲子

我知道

她是怕尿溼了褲子十分狼狽

所以才選擇用逃避的方式

其實

當我剛剛注意到這個事情的時候

我非常心疼我的媽媽

很自責

覺得是因為生育我才給她帶來的苦惱

但媽媽覺得

完全沒有必要為這個感到自責

母親是孩子的一片天


是時候我們也該為媽媽撐起一片天

壓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在中國

每3位成年女性中

就有1位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大笑、咳嗽、打噴嚏、爬樓梯、拎重物時

小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

尿頻、尿急、憋不住尿

走路、跑步、做家務時

總感覺下體有東西脫出



性高潮減少,甚至疼痛

這些讓美麗少女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卻是大部分母親難以啟齒的尷尬

而這一切的發生都與盆底功能障礙有關

紅色的那條線為盆底肌

為啥會得這個病?

因為人體內的這塊“彈簧床”

變。

松。

了。

它是骨盆底部的肌肉群

像“彈簧床”一樣

承託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

讓這些臟器不會在我們跑步、咳嗽時掉出來

維持著正常的排尿、排便、性生活等生理功能

盆底肌一旦受損

就容易發生尿失禁、子宮等盆腔臟器脫垂

還會出現性冷淡、性交疼痛等

道理很簡單

盆底肌會隨著年齡的增加

而逐漸失去韌性

所以才容易漏尿

除去年齡這個不可抗拒因素

妊娠、分娩

也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發生的一個獨立且重要的因素

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彈簧床”變鬆

有苦難言,女性本不該承受的艱難

50-59歲女性患病率最高,這部分人往往已經生育了10幾年,以為漏尿是‘零件老化’,寧願勤換褲子也不敢看醫生,從而錯過了早期治療時間。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婦產科主任 李田

可以說

接受治療基本可以治好

不去治一定好不了!

有些人認為尿頻尿急就一定是尿路感染

或者人體老化以後的正常反應

很多患者因為害羞而未能及時就診

事實上

尿失禁這種現象非常常見

但它並不是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正常現象

如果您出現這種情況

您用不著暗自忍耐

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盆底康復治療

或者微創手術讓自己擺脫尿失禁

對於輕度的壓力性尿失禁可以通過保守治療

如生活方式的調節

盆底肌訓練

電刺激治療等方法

而且大多數人

用這種方法可以達到80%治癒率

治療便秘等慢性腹壓增高等問題;盆底肌訓練:作為首選的非藥物治療方式。方法:持續收縮肛運動不少於 3 秒,鬆弛休息 2~6 s,連續做 15~30 分鐘,每天重複 3 遍;或每天做 150~200 次縮肛運動。持續 3 個月或更長時間;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陰道局部使用雌激素性及鹽酸米多君等藥物;盆底電刺激治療:通過電刺激觸發盆底肌肉的反射性收縮;

而對於中重度的患者

經醫生評估後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目前國內應用較為廣泛的是

尿道中段無張力吊帶懸吊術

手術微創

症狀改善效果好

尿道中段無張力吊帶懸吊術可恢復尿道周圍組織對於尿道的支撐結構。手術創傷極小,切口位於陰道內,長度僅約1cm左右,雙側腹股溝區傷口僅針眼大小,手術時間一般僅10-15分鐘左右。通過手術置入的網帶可與周圍增生組織一起構成“吊床樣”結構,替代鬆弛的骨盆底部支持結構,從而使尿失禁患者的正常尿控機能得以恢復。

普陀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耿和

說了這麼多

我只想強調一句:

每個尿失禁的老媽背後

都有個辛苦拉扯大的熊孩子

如果愛她

就別和她一樣“羞”於表達

請儘可能為尿失禁媽媽解憂

如果她有慢性咳嗽和便秘

要先把這些病治好

才能減少增加腹壓運動的機會

如果老媽還有困擾

不妨帶她去找泌尿外科和婦科醫生

做個全面專業的盆底功能評估和治療

不要再耽誤病情

熊貓康復疼痛中心可以幫助產婦進行產後骨盆手法調整、盆底肌訓練、腹直肌分離、私密項目等。熊貓康復疼痛治療師劉瀟有多年的經驗,你的困惑可以隨時告訴我們,我們在瀋陽三好街同方廣場A座29層。



但願越來越多人覺悟到

那些動不動就笑尿的女人

我們沒理由讓她們在心裡哭成淚人

為偉大的媽媽點個贊

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熊貓康復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