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想去东莞买房。

7月28日,东莞再次土拍。

这天,距离东莞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刚刚过去了3天。

足足经过78轮的激烈角逐,惠州市和筑投资有限公司(即保利湾区公司)才以19.68亿+配建17%计容建面安居房拿下紧邻深圳龙岗大运的凤岗的地皮。

这块地拿的不容易。

从下午14:37开始竞价,到17:01最终成交,所有在场的10家开发商虎视眈眈的盯了整整两个半小时。

这都不重要,因为最终赢家已经出来了。

这块地的楼面单价是25856元(剔除安居房),有人预测,入市后单价将不低于4万。这是东莞今年以来拍出地价最高的一块地,楼面价几乎要刷新临深的新高!

要知道,与该宗地隔了没几步路的二手商品房嘉辉豪庭,就在6月25日成交了一套2室2厅104平房源,总价200万,单价仅1.9万/平。

一平米差了快2万,面粉贵过面包。

那个买了嘉辉豪庭的业主估计很担心夜里会睡不着——怕被自己笑醒。

另一边厢,距离嘉辉豪庭直线距离2.7公里,刚在4月份开盘的锦龙湾畔,87平3房只要240万,单价折算下来只有2.75万/平——同保利的预计4万入市均价比便宜了1万左右。

不过,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测大佬的想法就太天真了,因为开发商从来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不会拿着土拍的号码牌随便乱叫价,毕竟,每举一次牌,都是真金白银。

这样的画面不难想象:

站在凤岗的地块往北方张望,同天竞拍的谢岗镇地块在9家房企47轮的拉锯战中,被招商蛇口以16.7亿拿下,溢价率高达39.2%,刷新谢岗地价纪录。

又往西北方向张望一下,上个月24日的早晨,塘厦的一块地经过126轮的叫价之后,前海控股以总价25亿+总配建20%成交,溢价率83.9%,实际楼面价达到了25979元/平。

还是在塘厦,同天前海控股以276703万元+配建20%竞得另一块姊妹地,溢价率84.1%,实际楼面价25723元/平。

再低头看看凤岗的这块地,比塘厦、谢岗更近深圳,实际楼面价和塘厦的没差太多,而溢价率却只有33%。

四块地一比,这笔买卖不要太划算!

同样兴奋的还有东莞的购房者和已入驻的开发商们。

因为接连的土拍似乎也意味着,临深的东莞在不远的将来,房价将进入4字头时代。

不止是凤岗面粉贵过面包。另一边,有数据显示,塘厦6月的新房均价为21746元/平,二手房均价为19219元/平,两者都没有土拍的楼面价高。

比如塘厦新盘奥园观澜誉峰,目前在售的主力户型为91-125平3-4房。

91平的3房总价在232万,2.5万/平。不过,你得看清楚了,这个还是去年年底的价格,现在的价格,应该要比这个高不少。毕竟,这个盘是真临深,品质和户型都没得说。

据说只剩少量单位在卖了,一不小心就要清盘的节奏。

再比如塘厦已经卖得差不多的新盘星河时代花园,目前在售有5室的143平的户型,预计总价357.5万,2.5万/平。(价格以开发商在售价格为准)

用不了多久,通往东莞的这条路,就会塞满从大湾区而来的车。

- 2 -

这次土拍也间接证明了,大湾区、城市群时代,东莞仍是机会最大的城市。

一直以来,围绕着东莞的关键词,都是临深。

所以很多人觉得东莞的房价是捡到了深圳掉下来的蛋糕渣,这才蹭蹭的往上涨,感觉有点虚。

其实,东莞本身就在深圳都市圈的范围内,根本不存在蹭不蹭这一说。

今年4月28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原深莞惠扩容增加河源、汕尾两市,共同建立深圳都市圈,助力河源、汕尾两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个庞大的被称之为C5都市圈的顶层规划,简单来说就是:

以深圳为中心,建设向周边延伸50公里,覆盖惠州主城区、东莞大部分区域的1小时交通圈。

而在深圳都市圈的格局里,最靠近深圳的东莞的无疑占据了第一区位优势。

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引进的内资项目,有34%源于深圳。

2018年,在华为以及其他高科技企业转移到东莞后,东莞制造业质量和效益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全市生产总值8278.59亿元,比2017年增长7.4%。

另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东莞GDP总量为9482.5亿元。这在深圳都市圈中仅次于深圳排名第二。同时,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五。

这个经济总量已经相当于深圳201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仅仅从经济总量来看东莞仅仅落后深圳10年而已。同时,东莞经济总量也排名全国第19名,高于不少省会城市!

更牛的是,东莞从2009年到2019年的资金增长情况也在全市排名前十。

2019年,东莞资金总量为16426亿元,同比2009年的5095亿元增长了222.4%。根据刘晓博说楼市之前做的统计表格,东莞在广东省资金总量增长率排名第八。值得注意的是,前七名有四个城市属于深圳都市圈。

这说明了什么?

一是深圳都市圈在大湾区的发展潜力,几乎是排名第一的;

二是依靠深圳发展的东莞,占据着最优先最利好的资源,并且已经兑现了。

前不久腾讯研究院针对全国351个城市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国内各大城市的排名情况,这份《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中,东莞以总指数10.9979排名第七

排在东莞前面的城市有北上广深以及成都和重庆。

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代表了城市的现代化方向,而东莞显然在生活方式以及产业基础上同国内一线城市看齐。

要知道,东莞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而已,既不是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也不是经济特区,没有任何的政策荫庇,没有享受过特殊照顾。

这才是东莞奇迹!

而且,随着深圳大都市圈的成型,

除了产业互通互联之外,东莞还将真正实现与深圳的生活一体化发展。

近日,东莞发改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作出调整,其中起于常平镇东莞东站的地铁3号线,也将规划接入深圳11号线。未来从常平坐地铁可直达深圳福田、深圳湾、后海、前海、宝安中心区、大空港等地区。

截止目前,深圳与东莞规划对接的地铁线路有:

深圳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三期;

深圳22号线对接东莞1号线支线;

深圳20号线对接东莞2号线三期;

深圳11号线对接东莞3号线支线;

深圳13号线对接东莞5号线;

深圳10号线延伸至东莞,预留接驳口。

这意味着,不管在东莞的哪个位置,只要坐上地铁就能直达深圳。

以往以距离为阻碍的柏林墙彻底倒塌了。

前不久在深广东省政协委员聂竹青提到了一组数据——在深圳工作,在临深片区居住的深圳人约有8万人,其中居住在东莞的占67%。

这个数字随着地铁的贯通还将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