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018年“艱難”,2019年“痛苦”?中國零售業發展預測

如果說2018年是“艱難”的一年,那麼2019年將是“痛苦”的一年。

痛苦不僅僅體現在市場的蕭條上,更加重要的是體現在行業的急劇變革中。毫無疑問,2018年將成為分水嶺式的一年,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零售業正在經歷著一場重大的變革。

經濟寒冬,如何找到燈塔?

1、變數叢生的宏觀環境影響幾何?

現代零售業發展不過區區20餘年,可以說從來沒有真正遇到過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頂多只是遭遇經營及盈利能力上的波折,新零售帶來的最多算是衝擊,而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危機。

但是這一次,20多歲的“小夥子”或許會經歷一個真正的寒冬。

1)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宏觀環境的變化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甚至社會,也必然會對波及到行業的發展。

2) 不可不防的“修昔底德陷阱”。

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或許這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

3)數據中發現問題。(1)截至2018年10月,A股3500多家上市公司,超過8000名董事、高管宣佈離職。(2)8000名離職的高管、董事中,民營企業佔據了60%。

4) 未來經濟發風險因素。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

如果經濟繼續下行,就算2018年尚還未能全面感知的零售業,2019年一定會傳導到。

5) 稅負與合規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視。儘管國家已經三令五申減稅,但企業實際的稅負依然還是感受較重,再加上各項成本越來越高,不少企業感覺生存與發展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另一個對零售業影響更深的事件是,2019年1月1日起,社保將由稅務部門統一收繳。這條規定看似不起眼,也是非常符合法律規定,但現狀是,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零售企業將面臨著合規的巨大成本,這會導致成本上升、利潤下滑。

這一規定對中小零售企業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繼而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目前還難以完全判定。然而,對於想要長遠發展的企業而言,這是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合規這事,宜早不宜遲。

我們認為,未來幾年裡,對零售業發展趨勢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全球局勢和宏觀環境的變化,其他的都應該排在這個因素之後,這也值得大書特書,但限於當下的環境,我們只能言盡於此。

而且,這個影響,絕不僅僅限於零售行業。無論是個體、企業還是組織,認清楚宏觀形勢的變化,方可採取措施從容應對。

2、社區拼團模式能有什麼未來?

非要在2018年找一個與2017年的無人零售媲美的領域,社區拼團應該可以入選。

社區拼團起源於微信用戶聚集尤其是小區微信群的紅利,再加上小程序又帶來一波紅利,社區拼團突然成為資本的寵兒。畢竟,對資本來說,誰也不想冒著失去下注下準一個未來的拼多多的機會。

不過小編要在這裡潑一盆冷水:社區拼團的未來,在經歷了初期的火爆後,大概率是與無人零售一樣,最多成為消費市場的一種極為有限的補充。

1)社區拼團打的是信息不對稱的牌

社區拼團的信任是建立在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基礎上的,一旦遇到商品質量投訴,辛苦建立並維護起來的拼團群就有可能無法繼續。也就是說,社區拼團的群難建易廢。

2)供應鏈依然是不可逾越的鴻溝

對拼團來說,區域市場的供應鏈資源尚可以解決,但接下來如何持續向全國擴張?以生鮮為爆品的拼團,長期保持商品品質的穩定簡直是天方夜譚。

3)90%的社區拼團企業不具備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社區拼團在小範圍或小區域內,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但很難成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首先,除了商品的拼團,很難進行流量的二次變現。

所以,拼團是實體商業業務形態上的有效補棄,但如果單獨成為模式,也有可能會有一兩家企業跑出來。但總體來說,流量不可靠,模式也不可靠,生態鏈條過於脆弱。

3、便利店業態還會是風口嗎?

資本讓這個被視為“彎腰撿鋼鏰兒”的傳統零售業態在前兩年成為新的投資風口。有數據稱,約有30餘億資金湧入這個業態。

但便利店真不是一個多大的風口。便利店在中國市場要想盈利,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規模化(1000家以上,甚至是3000~5000家才能真正看出規模效益,不要講什麼100家幾百家,沒有太大意義);

2)在規模化基礎上,高度的精細化管理能力;

3)強大的供應鏈整合甚至是控制能力,強勢的商品能力。目前中國市場上能夠具備這三點的,屈指可數。

在中國,大部分便利店企業竟然義無反顧地是做直營——當然理解是因為供應鏈能力不足、總部管控力不足、運營能力不足,但不足就能讓直營盈利成為可能嗎?

憑什麼你覺得可以靠直營創造一個奇蹟?那麼未來零售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關於未來一年或幾年的零售業:

第一,技術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商品與服務。

第二,切忌盲目跟風新零售企業。比如說盒馬鮮生,實體零售企業不具備去複製的可能性和學習的可能性。新零售企業中很多經營方式和手段值得學,惟一不值得學的就是模式。

第三, 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結硬寨,打呆仗。活下去是硬道理,活下去才有機會收穫形勢好轉之後的豐碩果實。

再說幾個一句話提醒:

1、國有零售企業將迎來好的發展機會;

2、民企當然也有機會,但就算是自己人,未來幾年也應儘量低調;

3、守住陣地就是勝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4、資本仍會持續關注消費和零售行業,但會更理性;

5、能有機會融資且需要融資的企業,先融,不要太在乎估值高低;

6、現金為王,謹慎擴張。把腳步放緩,看清局勢,再做下一步的計劃。

4、寫給未來,不是結語的結語

似乎有點悲觀和茫然。如李宗盛的歌聲:

時光不再啊.時光不再

只有自己為自己喝采

只有自己為自己悲哀

然而,危中才有機。每一次危機,會有大批企業倒下,但也會湧現出一批成功的企業。

最後,祝福中國零售行業,包括中國所有的其他行業的企業,都能迎來下一個春天!

如果說2018年是“艱難”的一年,那麼2019年將是“痛苦”的一年。

痛苦不僅僅體現在市場的蕭條上,更加重要的是體現在行業的急劇變革中。毫無疑問,2018年將成為分水嶺式的一年,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零售業正在經歷著一場重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