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模糊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接触式登记别流于形式

扫描北京“健康宝”已经成为进入公共场所的必选项。为了准确核查信息,很多银行、餐馆、咖啡店等公共场所目前还坚持要求顾客进门前手动填写个人信息。但是,因为登记表和签字笔经常存在消毒不及时,甚至是不消毒的情况,再加上写到登记表上的个人信息字迹模糊,所填内容不准确……种种弊端令个人信息登记工作流于形式。

“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这些我们都理解。但是这种公用纸笔的登记方式,既流于形式,也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有市民建议,防控工作走向常态化,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助力。如果“扫一扫”能够代替登记,那么,从工作效率到登记效果,都会有质的提升。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现状 公用纸笔很难次次都消毒

星巴克是本市较早复工的咖啡连锁企业。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右安门内大街的星巴克咖啡厅。就店内人员距离来看,这个店做得很好,顾客都是隔桌而坐,每张桌上摆着分散就座的温馨提示牌,人数最多的一张桌子边只坐了3个人,他们相隔一定距离正在聊天。

进门前,一名女店员上前首先给记者测量了体温。之后,要求记者在一张表格上写下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姓名、电话号码。表格里,一句并不明显的提示写道:“如果顾客不愿意提供,则无需记录。”

为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尽量少接触公用物品已成共识。公用的纸和笔如何保证百分之百安全?听了记者的询问,该店员频频点头说:“不止您一位客人向我们反映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担心交叉接触。别说你们担心,我自己遇到这个问题也很纠结,所以,每次做登记前,我都要给笔消毒。在填写信息时,还要在统计表上垫一张餐巾纸,完事之后还要用酒精消毒。”店员说,疫情期间,很多客人都不接受这种接触式的登记方式,考虑到大家的意愿,现在来店的客人如果不愿意是可以不用填表的。

虽然防护意识是好的,但是每当店里顾客多的时候,店员很难做得那么周全。

采访期间,有两名女顾客先后进店,在店员的要求下,她们分别在登记表上填写信息,但两个人均没有对签字笔的笔身进行消毒,而店内的工作人员忙于接待顾客也无暇顾及消毒环节。

问题 能如实填写信息的人不多

在陶然亭路上,沿街有四五家饭馆。在一家涮肉馆门口,店家立了一块白板,上面贴着疫情宣传画和二维码,不远处的茶几上摆着一张登记表,旁边有一支测温枪和一瓶消毒酒精。一名服务员给记者测了体温后表示,可以选择扫码登记,也可以选择填写纸质表格进行登记。

“填写纸质信息也是为了便于管理。之前没有健康码的时候,我们就一直采用填表的方式。”翻开登记表前面几十页的登记信息,服务员告知记者,上级部门来检查时会查看这个表。“都是哪些部门来检查?”记者问。“食药部门、工商部门、派出所……他们都会来检查。”

登记表上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电话号码,这些信息全部是核实有效的吗?两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要求顾客如实填写,但是,没有一一核对过信息的真实性。”她们说,之所以登记,也是为了以防万一。顾客就餐期间是不戴口罩的,而且停留的时间较长,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希望通过登记表可以迅速找到每个人。

手机号码是11位,但记者填写信息时发现,上一行顾客的手机号码是10位数,再往前翻看,至少有两个人的手机号码也是10位数。另外,还有一名顾客的手机号码因写得太潦草,其中有两个数字根本看不清。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城区。在通州区玉桥东路边有一家蛋糕店,门口的桌上摆着一张统计表,进店后店员会测量体温,但并不要求顾客填写信息。该员工说,测过体温是正常就可以不用填写,有时候客人停留时间较长,她们会要求填写。她还告诉记者,派出所的民警定期会来店内检查这些表格信息。记者注意到,4月1日到27日期间,登记表上有78人填写了信息。但是,多名顾客的电话号码后几位数字太模糊,以至于很难分辨清楚。

关注 纸笔登记给老人带去便利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用纸笔登记信息并非一无是处,这种传统的登记信息方式确实给不少老人带去了便利。

在白纸坊东街的一家民生银行进门处,一名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待顾客。在她身边的桌子上摆着一本登记册、一个温度计和一支笔,看到有人进来,她会立刻上前。记者询问是否可以用扫码的方式来做登记?工作人员说可以,但是扫完码还要在册子上登记体温信息。她进一步解释说,周边居住的老年人比较多,他们来办理业务的时候,为了便于登记信息和测量体温,纸质登记表是最便捷的方法,如果用扫码的方式反倒不方便。

“有不少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扫码,还有一些老人用的不是智能手机,根本没法扫码。”

为了让更多人放心登记使用,该工作人员说,她们加大了消毒的频次,如果有顾客不愿意使用公用笔,也可以自己带笔过来。

为方便老人而保留纸质登记表的情况,本市其他地区也多有出现。在运河西大街附近的一家银行,保安告诉记者,来银行办理业务的人都要测体温、进门之前出示健康宝绿码。但对于老年人,进门的要求就略有不同。考虑到一些老人用的手机不能扫描健康宝,银行为老人们准备了纸质登记表。如实填写、体温检测合格后就可进入。为了解释清楚,另一名保安从兜里掏出一个屏幕很小、按键很大的手机说:“看!这样的手机不能扫健康宝,就必须要填表。”

进展 部分街区正研发信息登记APP

就登记个人信息一事,记者致电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办事处。一名负责复工复产的工作人员表示,进店测量体温、出示健康宝绿码是必要的工作程序,但是,街道方面不强制商家进行顾客信息登记,这个工作由各店家根据自己的疫情防控情况具体安排。确实如商家所说,食药、工商等部门会定期检查店内的人员测温记录和个人信息,做这些登记是以防万一,假如有进店的客人出现发热等症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同一时段进店的其他人员。这名工作人员同时建议,顾客在登记信息时,如果感觉不放心,可以要求店家对签字笔等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后再做登记,也可以让其代为登记。

目前,不少大型商场和写字楼有自己的研发力量,已经开发出属于自己楼宇的电子登记系统,便于顾客进行无接触式登记,但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尚缺乏能力研发这类软件,所以,只能采取这种纸质登记的方式。据悉,西城区目前正在研发一款名为“西城家园”的APP,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为了解决接触式登记的问题。

为了减少接触,有市民建议,一方面商家可以让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代替顾客登记信息,避免顾客直接接触纸笔;另一方面,使用纸质登记表的做法还是多数场所的选择,所以,做好消毒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采访中,商家也纷纷表示,顾客应如实填写个人资料,商家承诺保密,尽力消除顾客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杨晓斌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