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winter is coming!

北京今年的冬天,感觉比往年要冷的早,而且更冷。像笔者这种早上上班走路需要20分钟的,天冷之后下定决心就算迟到也绝不再骑车。

2016年的冬天,很多的风险投资就讨论过“冬季天冷会不会影响单量”。伴随着共享单车的不断的巨额融资和城市的扩张入驻,共享单车企业在2016年的冬天反而迅速发展。当然,熊猫资本毛圣博90天ofo超过摩拜就在国贸裸骑的事儿后来也就没有下文了。

1、2017年春季之战

冬天对用户是否选择单车出行到底有没有影响呢?我们看下ofo和摩拜在2017年初的动作就知道了。

春节过后,摩拜和ofo先后开始免费骑车活动,意欲在春季在市场份额上给对手致命打击。后来更甚,两家分别开始推红包车。两家企业都很明白,熬过冬天寒冷天气后,春季是大幅提升用户量的关键,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用户占比非常高的情况下。

春节过后,ofo和摩拜相继获得的大额融资,将共享单车更是推向了顶峰,国内在短短几个月内,各地就有近10家共享单车成立并获得融资。在一线城市市场空间变小之后,很多新成立的共享单车继而转向二三线城市,甚至一度出现了四、五线城市本地代理性质的共享单车企业投资乱象。

共享单车发展的高潮,带来的除了全国林立的小企业外,还有就是不断引发社会问题。投放速度过于快,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出现了共享单车堵塞道路,大批单车被毁坏的现象。引来社会舆论讨伐的是:简直是资源的浪费。

2、单车引发共享经济爆发

在很多人都觉得看不懂共享单车的时候,以共享单车为背书的共享概念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骑车等,风头尤甚的是共享充电宝,引大批玩家入场。

共享经济如同小丑般,成功的成为资本寒冬过后第一个全民风口。人们一遍说着看不懂,一边大批的互联网创业者涌入到这个赛场。

3、共享单车倒闭潮来临

在短暂的疯狂后,种种迹象表明,共享单车的冬天来了!共享经济的冬天来了!

从悟空单车、3Vbike开始,共享单车迎来了倒闭潮。四五线城市的共享单车代理商们也终于发现,他们所期望的本地盈利也是遥遥无期。从第四梯队的城市代理商,到第三梯队的小规模共享单车企业,开始倒闭。

当号称排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都倒闭的时候,人们明白了,共享单车走到头了。酷骑单车和小蓝单车这个属于第二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的倒闭,迎来了共享单车领域两个第一梯队的终极较量。

在2016年的时候,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曾经说,90天内共享单车分出胜负。2017年9月份的时候,还是朱啸虎,说“共享单车只有合并才能盈利”。

4、共享单车和共享XX的同生共死

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雨伞等这些项目,是乘着共享单车带来的共享概念火起来的。这些项目的商业模式能不能跑的通,一方面看本身是不是伪需求,另一方面,和共享单车的命运也息息相关。

共享充电宝领域,乐电宣布倒闭,Hi电资金链出现问题,更不用提生命周期不过一两个月的共享雨伞和溜娃车这些负责搞笑的共享项目了。

其兴于单车,亡也单车。在共享单车都面临倒闭的情况下,共享XX项目的结局可想而知。更严重的是,共享XX还会因为接二连三的倒闭,影响到资本市场对共享单车的信心,这种反作用力,无疑会加速共享共享经济的洗牌,包括共享单车。

共享XX项目就像是共享单车的儿子,恐怕没想到的是,儿子最后可能会坑了老子。

5、共享单车的倒闭,是成立的第一天就应该想到的问题

共享经济的这波浪潮,起于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疯狂融资,让人们失去了理性。曾经在O2O泡沫破灭时,声称投资要回归理性,追求商业本质的风险投资,再次开始疯狂的投资共享项目。

O2O的泡沫,和共享经济的模式很像。通过互联网连接线下,O2O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共享经济换了一身衣服,唱的是同样的戏。

O2O和共享经济问题的根本,是没有增加社会的总效率。无论是线上下单线下消费,还是通过租赁的方式共享商品,每一个个人或者商品,都是降低了运营的总效率。

线下和线上是不是可以结合?可以。但是在无法提高效率的情况下,目前看来只有一个方式,就是提高增值服务的价值。在打车、外卖和单车停止补贴后,每一个单体的效率下降,那就应该提高客单价格,通过增值服务盈利。比如,打车提高价格(低于出租车价格,因为出租车属于垄断行业,本身存在利润空间)、外卖收取配送费,骑车付费来cover成本和运营的费用,这样商业模式才是合理的,才有不断的造血的能力。

6、共享经济迎来冬天

历史再次上演,当年的一纸公文,让快车行业陷入发展困境。共享单车在被禁止新车投放后,几家共享单车企业,尤其是头部的ofo和摩拜,无法通过加大投放来扩大或者维持市场份额。没有市场增长意味着资本就很难再进来。共享单车在无法盈利、无法止损的情况下,就只能默默的等待着命运最后的裁决。摩拜据说正在转型,ofo呢?

资本的狂热,让人忘记了O2O结束后的满地鸡毛的状况,O2O热潮留下了太多的烂尾企业和O2O失业人员,给行业的发展留下了阴影。共享经济这波热潮,恐怕留下的,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单车。

北京今年的冬天,来的很早,也很突然,这个冬天过后,不知道ofo和摩拜还有没有力气再次掀起春季之战,或者,谁能打赢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