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世界看见了武汉的氤氲烟火气

热干面配蛋酒,豆皮加面窝……4月23日清晨,武汉市武昌区户部巷附近的一家早餐店前,记者实

地体验当地“过早”,只见炊烟袅袅,来人不绝。

久违的“烟火气”正在日渐喧腾的街头巷尾升腾。没什么比平凡生活回来了更让人心动,这句话在疫情期间时常撩动人的心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关注,可以超越东西差异。一幕幕武汉“重启”场景,正在进入世界各国的眼中。

法新社记者观察到,武汉东湖边出现了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公园草地上有家庭在野餐,长江大桥附近有人载歌载舞,还有人潜入长江中游泳,就连交通拥堵也重新出现了。

美联社则聚焦轮渡复航这一幕:长江上的渡轮是武汉人民的象征。武汉虽然经历了磨难,但它会像江水一样流逝,这座城市会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轮渡服务的重新开放,是这座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恢复日常生活具有象征性的一步。

武汉回来了!不过,无论是打卡各景点、进出公共场所,还是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出示健康“绿码”、进行体温测量等措施仍是必需的。这些举措提醒着世人,尽管疫情渐缓,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法新社报道称,当地居民心知肚明“,全面恢复正常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事情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疫情,恐怕没有谁能比武汉人民感受的更深刻。疫情的真相武汉人民最清楚不过,它既不是美国一些人之前说的“大号流感”那么轻松,也没有变成美国一些人现在妄称的存在“被掩盖的死亡”那么惊悚。

武汉做了什么?早已有了答案: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封城等若干战略抉择,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等若干基本策略,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以实现本土疫情传播的基本阻断,这也为全球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彻底的防御对策,进行了正确管控,中国人民遵守和呼应政府的政策,这些都对抗击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4月16日,韩国驻武汉总领事姜承锡向媒体如是总结。在这位亲历者看来“,武汉抗疫历程一定会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际上,伴随着武汉浴火重生,中国战疫的实战经验正在日益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明镜》周刊近日指出,武汉“封城”的做法是科学正确的。人们觉得中国和武汉采取的措施在欧洲国家无法想象,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健忘,意大利采取的封国和封城、各国实施的宵禁令、检疫隔离、中止经济活动、禁止集会,这一系列手段都源于欧洲应对疫情的传统做法,历史经验已经证明这些做法的正确性。

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必将到来。有着武汉抗疫的成功经验,带着决胜武汉的重大成绩,我们坚信:只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就一定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据《光明日报》记者曹元龙 刘宇航 杨逸夫 王培尧(4月25日 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