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窝后鱼总是聚外不聚里?详解打窝时5个影响因素和应用技巧

在野钓的时候,很多钓友都有这样的疑惑,明明我已经打了窝或者提前打了窝,为什么在做钓的时候鱼口一直不好呢?而且在之前的做钓过程中鱼口也还不错,为什么这次就不行了呢?反倒是不经意的抛投到窝点附近区域却鱼口不断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窝料所聚集的鱼群不在窝点之里,而是在窝点之外,这也就说明了我们的窝料点在打窝的过程中发生的偏移,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呢,今天就来和钓友们分析一下6种影响因素自己应对方法

打窝的方式不对导致的打窝位置的偏移

对于很多钓友来说,打窝觉得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事非如此,错误的打窝方式就会导致打窝位置的偏移,从而改变了聚鱼的方位性

对于打窝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其窝料入水后的动态,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窝料入水后由于我们有一个向前的惯性,所以窝料在入水后也会因为惯性从而继续向前平移,也就是窝料在入水后所吸水而形成的雾化带更靠前,这也就表明我们窝料的位置其实和我们所要做钓的钓点位置是有差异的,特别是新手钓友在不采用任何辅助打窝设备使用手抛窝的方式


二:我们的窝料在入水后会由于受到水阻力,水深越深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样的影响就会导致我们窝料在下降过程中发生短距离的移动现象,也是和我们预期的打窝窝点有所差异,这也就导致了聚鱼位置的偏移

特别是我们在野钓做钓采用手抛窝的方式时,特别是一些重量轻,不易成团的窝料进行打窝时,我们很难把握其窝料的落点位置,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打窝的位置和我们预期的位置相差1m的距离,这样的话我们就在无形之中改变了窝点位置,自然就导致我们在做钓的时候窝点外有鱼,窝点里无鱼的情况也就是聚外不聚里


那么在实际作钓应用中如何准确将窝料打入窝点呢?

我们在野钓的时候可以备一根长一些的竿子比如专门的打窝竿或者6.3m、7.2m的正常钓竿,我们使用长竿配合打窝器进行定点打窝,对于酒米这种颗粒比较小的窝料我们可以用沉底打窝器或者浮打窝器进行打窝,而对于玉米等大颗粒窝料我们可以采用打窝勺进行打窝,对于使用浮打窝器打窝时我们应该将我们的窝料稍微打在浮漂靠前一点,但不要太往前就可以了


水流因素导致的窝料发生偏移

很多钓友在野钓时总是上来就打窝,总觉得打窝早鱼聚集就快,从而忽略了当时水情的情况,对于野河来说,最常见的就是走水现象,对于走水现象对窝料的影响有以下两种

一:走水情况,当我们打窝后窝料会因为水的移动而随着水流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导致窝料进行偏移

二:走水情况的发生有时候是因为水层温差的问题,这时候如果这时候打窝,窝料很有可能会直接从中上层进行流失,根本不会落到底部,从而无聚鱼效果


当然了很多钓友都会在走水的情况使用不打窝的方式,但是不打窝也就说明在做钓过程中无任何诱鱼因素,只能是靠饵料的一些味型进行诱鱼,但是效果不大

所以我们在走水情况下改如何打窝呢?

走水我们通常分为微走水和流水,两种走水形式对鱼打窝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1:微走水打窝:对于微走水打窝,我们采用窝料中加入比重较重的固态颗粒的或者粗颗粒进行打窝,如麦粒,小颗粒玉米等,对于这种比重较重的物质来说它们对抗微走水的能力很强,不至于被冲走


2:流水打窝:对于流水打窝来说,因为水流相对于微走水水流加快,这个时候有时候固态颗粒都已经很难稳定下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上抛的策略进行打窝,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水流的方向进行向反方向打窝,这样打窝入水后窝料会随着水流进行下落并移动,从而进入窝点

窝料未考虑底栖鱼种而选择使用不当

对于部分地区的钓友有喜欢用菜籽饼,花生饼进行打窝的,因为这种窝料属于固态形状,所以在打窝后由于沉入水底需要时间溶解,当我们未考虑底栖鱼种时而选择这种窝料打窝时,一旦水底有大量鲤鱼,由于鲤鱼有喜欢拱食的特性,所以会使得我们的窝料在水底发生位移

做钓实例:本人有一次在镇江某水域做钓,采用就是菜籽饼打窝,在打窝时完全没有考虑水中的鱼种的种类和密集度,在打窝做钓一段时间后,在打窝的钓点正上方无任何动静,相反在窝料的下方却出现了大量的鱼泡,由鱼泡可以判断出底部有大量鲤鱼,所以在打窝点做钓无任何鱼货,相反我把位置移到原窝点下方后一直上鱼不断,由此可见我们在选择固态窝料打窝时一定要考虑底栖鱼类

由此可见,当我们的窝料不易散落,底部的鲤鱼就会因为吃不到食物而拱食附近的残渣,进而把窝料位置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来窝点的位置就发生了位移


对于这种固态窝料,我们还有一种就是方块饵,一般是用于爆炸钩上的,这种方块饵也容易在水底发生移动

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对于使用这种固态饵打窝和做钓时,我们一定要了解水底是否有大量的鲤鱼活动,如果发现有鲤鱼活动并且鱼泡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我们就应该及时调整钓点位置,跟随鱼泡的位置做钓

水底不同导致窝点发生偏移

对于很多野外水域,水底的环境大都是不平坦的,基本上的水底形状都是两边浅中间深,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水底有斜坡,当我们打窝后,窝料会因为斜坡的缘故进行移动,使得我们的窝点进行往前平移,进而改变了窝点位置

对于如何判断出水底是否平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看水草的生长:对于水草生长来说它不适合在太深的水域生长,正是这样的原因也就为我们合理的划分了一个分界线,一般来说如果在野河发现靠近岸边的水域有草,而在靠里则没有就说明这里就是一个斜坡的位置,这个时候打窝就要注意了


2:无子线调漂法:对于无子线调漂法来说不仅仅可以用来调漂,其次还可以用来找水深,当我们选择重铅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复几次抛投,看入水后浮漂的目数变化,如果全部保持一致那就说明水底平坦,如果浮漂忽高忽低甚至黑漂,那就说明水底不平或者有斜坡


对于水底不平而导致的窝点平移我们该如何避免呢?

1:我们在打窝的时候尽量不要太往前打,我们尽量往后打一些,给落入水底的窝料留一些活动的距离,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窝料应该水底斜坡而导致大幅度靠前

2:该变窝料的形状减缓移动的速度,对于窝料我们可以不采用圆的形状,我们可以将窝料改为正方形或者三角形,因为这两种形状都有受力点,会阻碍窝料的移动,对于这两种形状的窝料即时有斜坡也不轻易移动

灯光和阳光因素导致鱼不进窝在外徘徊

对于不同的鱼对光的需求不同,有的鱼趋光,有的鱼避光。对于像翘嘴,鲫鱼都有趋光性,而像鲤鱼、草鱼等都有避光性,所以当我们在做钓的时候如果窝点上方有强光照射,有可能就会使鱼不敢进窝,从而导致在窝点附近徘徊,吃食窝点散落的窝料


对于夜钓来说,灯光的选择也有讲究,如果选择错误,也就使鱼不敢进窝点,只在窝点附近吃食。对于我们做钓鲫鱼,我们可以蓝光,黄光,甚至白光都可以,对于做钓鲤鱼我们最好不要采用灯光,因为灯光只会提高它们的警惕性,我们应该采用电子漂或者电子棒来做钓

总结一下

对于野钓时我们发现鱼聚外不聚里的情况,我们就要合理的分析情况并做出应对之法,这样才能够保证一个良好的鱼货

我是野钓手小孟,一个专注野钓的钓鱼人,如果你也喜欢野钓,可以关注,评论转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