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韩林儿为何不及早禅位朱元璋,非要等死呢?

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回应天,途经瓜步,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有人说,为什么小明王不及早禅位给朱元璋,非要等死呢?俗话说,若非生活所迫,谁愿一身才华。若能选择站着生,谁又愿意选择跪着死呢?

禅位的本质是什么?

提到禅位,必须说一说禅让制度。《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说的正是禅让制度。禅让制度是专门为尧舜禹三位圣人量身打造的。话说,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舜经过考核后,尧很是满意,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并让其继承部落联盟领袖。舜年老后,用同样的方式,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

但这样理想主义的选举方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若是尧甘愿让位舜,尧为什么会被流放苍梧?又比如,舜在传位给禹前,本是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的。禹年老后,为何不发扬禅让的传统,而是要将位子传给儿子?所以说,禅让制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三代以后的禅让,更是一场场政治表演。所有的禅让,几乎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比如,北周的皇帝禅让给杨坚,隋朝的皇帝禅让给李渊。周静帝、隋恭帝禅位,他们是没得选。回到小明王身上也是如此,禅不禅位,也不是他能选择的,实力不行,话语权自然不在他身上。若是能选,也肯定不会选禅让啊!

小明王只是个傀儡

《明史》里有一句话,揭示了翰林儿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然林儿本起盗贼,无大志,又听命福通,徒拥虚名。”韩林儿胸无大志,又处处受刘福通控制,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刘福通选择拥立韩林儿,建立起了龙凤政权,主要是看中了韩林儿的特殊身份。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最早起义,他借口“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和宣称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走向了反抗元朝之路。可惜,枪打出头鸟,韩山童很快就被元朝灭了。父亲为韩林儿积累了政治资本,韩林儿的身份具有天然的号召力。

于是乎,韩林儿就成了天下共主,各地的起义军纷纷打着小明王的旗号扩展地盘。朱元璋也是其中一个。刘福通建立龙凤政权后,势力扩展得很快,一下子就发展到了十几万的人马。刘福通人马虽多,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人心不一,“兵虽盛,威令不行。”不过,由于刘福通急于建立政权,龙凤政权便成为众矢之的。韩林儿作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精神领袖,根本无法改变现状。张士诚的将领吕珍围安丰,韩林儿只能向朱元璋求救,若不是朱元璋及时赶到,韩林儿可能早就死了。安丰之战,吕珍已入城杀了刘福通。朱元璋击败吕珍,救走韩林儿,将其安置在滁州。没有了刘福通,韩林儿更加势孤。

韩林儿瓜步之死

傀儡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韩林儿自然也是如此。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回应天,途经瓜步,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有人说,小明王是朱元璋授意廖永忠杀死的,也有人说是廖永忠错误揣测朱元璋的意图,擅自杀了小明王。我更相信小明王之死不是朱元璋的意思。

朱元璋确实有杀小明王的动机,因为小明王是天下的共主,朱元璋若要称帝,小明王这一个障碍是绕不开的。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小明王只是一个傀儡,根本没有实权。朱元璋拥护小明王,也只是想借他的声势而已。朱元璋不愿受制于人,迟早会摆脱龙凤政权的旗号。小明王只是一个傀儡,杀不杀,其实意义都不大。中国历来有“禅让”的戏码,小明王要是不死,朱元璋和小明王一起联袂出演“禅让”的大戏,想来也不是很难。小明王是朱元璋派人去接的,又死在路上,朱元璋反而说不清了。若是朱元璋想要小明王死,就不会冒险到安丰救援了,或者在救援的过程中,趁乱将其杀害。

廖永忠暗自揣测朱元璋的意图干掉小明王,朱元璋此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廖永忠虽然功劳很大,但只止步于封侯。洪武八年,朱元璋以廖永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被赐死,时年五十三。“僭用龙凤诸不法事”更多的是一个政治隐喻,指的就是杀死龙凤政权的精神领袖韩林儿。韩林儿可能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死在谁的手里的。

韩林儿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权利说“不”!

参考书目:

张廷玉:《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