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解决孩子学前的语文启蒙

你可以无视课外班

但不能无视孩子的课外


鸡娃时代,英语教育已然成为一片红海,英语牛娃铺天盖地,标准而流利的英语成为了学前教育“成功”的标准。


但是,好像谁都不愿意放松语文的教育,谁都知道语文重要,中文博大精深,但好像谁都没有琢磨出门道。


部编版教材难度不断提升,如果学龄前家长什么也不做,孩子上了小学,鸡飞狗跳的日子也就来了。


学前语文到底怎么“鸡”?


01


谁都知道“读”很重要,但是该怎么读?

就像谁都知道赚钱重要,关键是怎么赚钱?

谁都知道得阅读者得天下,如何才能“得阅读”?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阅读,但同样的付出,有的娃成了牛娃,有的却压根儿没兴趣,有的通过阅读识字三千,有的却读了几千册绘本,大字不识……


除掉孩子本身的先天差异,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前阅读的培养,绝对是有科学方法的。


1、读书不要太功利


抛出功利心,不要再说“我家孩子一喊他过来读书就跑掉了”这种话。


读书这件事本身就不是喊过来的,而是吸引过来的。


凡是特意喊过来读书的孩子,都多少带点儿任务感,读的不轻松,也不自然。


家长的功利心,可以为指导心情,孩子们都能感受得到。


比起喊孩子过来读书,你不妨放下嗓子,放下手机,自己去欣赏一本有趣的童书,在你享受之余,孩子自然就会被你、被书所吸引。


2、比质不比量


多少育儿博主声称,我的孩子在学前读书几千册……


也有很多妈妈困惑,我的孩子喜欢反反复复地读一本书,怎么办?


反复读一本书说明孩子坐得住,专注力不错啊,说明孩子跟书建立了更深的链接,有情感上的共鸣或者思想上的链接,哪怕只是因为书上有一副孩子超级喜欢的图片,而且,书是一种每看一遍都会让人加深理解的东西。


换句话说,书本来就要反复读。


我们常听“让孩子多阅读”太宽泛;如果说,孩子一年读了上千册书,太浮夸。在孩子的世界里,能有几本书让他去爱,能在她幼年的心灵里留下点儿美好的印记,才是最好的阅读开端。


所以学前阅读不可攀比数量,做好了反复精读的引导,等孩子大一些了,自然会对书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精读、跳读、泛读,随他怎么读,大人的引导就相对次要了。


3、照本宣科


给孩子读书的时候,第一遍一定要照着书上的字读。有些家长怕孩子听不懂,会用自己的语言给孩子读书,或者觉得书上的文字过于单调。


加上自己的描述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我仍然建议家长起码要照本宣科的把书上的字读一遍,因为绘本上的文字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深思熟虑之后形成的书面语,这也是孩子以后几十年的学习考试中要用的书面语。


也许你觉得有些字词句,孩子无法理解,但其实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或者把“丁字路口”想象成“钉子路口”,但是孩子总要经过自主尝试理解和以后自我纠错的过程。


所以,照本宣科的读,非常重要!


02


学龄前的孩子还不会动笔写,所有的输出都靠小嘴儿吧嗒吧嗒说出来的,所以单纯的日常口语教育肯定是不够的。那怎么办呢?


1、日常交流,把话说得漂亮点儿。


比如“呀,你们幼儿园的饭吃的真不错”改成“你们幼儿园中午的饭可真丰富,色香味俱全啊!”


虽然没有必要拽文,但是稍微给语言化点妆,还是不一样滴~


2、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


给孩子读书的时候增加一些交流,或者试着让孩子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但是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阅读,也不要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好使轻松的交流,学前的孩子,用无字书来训练孩子看图说话也是不错的。


3、日常讨论


亲子间的对话交流,可以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冬天的树,会不会冷呢?

如果我要去往地球的另一端,该怎么做呢?

……


03


说是“背”,其实更多的是“读”,这里的读不同于(一)中的“读”,这个“读”非常有利于应试,“应试”是90%以上的普通人需要面对的现实,不喜欢考试的,可以绕行。


看到过一个牛爸提到“337”的早读法,只用了一个暑假,孩子的语文成绩稳居班级第一。

“337”阅读法指的是什么呢?三种体裁、三篇文章、连续七天朗读,下周选新的材料重新开始,三种体裁可以是诗歌、古文、现代文。


以孩子的记忆里,读七天,差不多就能记下来了,一年下来,能积累多少名家好文。博古通今,脑中有货,手中有笔,还愁写不出好文章、读不懂阅读理解吗?


当然“337”的方法不是绝对固定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家时间,灵活调整,达不到337,那就317、335、316都可以……


对语文启蒙感兴趣的家长,建议入手一本梁衡先生的《我的阅读与写作》,里面提到的童子功、几条主线,清晰明了。

很多书都已绝版,但是我们不必去照搬书单,根据各自的规划进行调整即可,很多时候,我们败给了“坚持”。


语言的学习都是相通的,无论是英语还是中文,泛读之余都需要反复朗读背诵,然后积累成自己的,最后输出的时候,孩子才有能力输出。


祝愿每一个宝贝都能成长为最真实最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