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带货也要“带”上责任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尤其是“网红带货”成了电商新风口。这几天,网络上几场“直播带货”再次引发大家关注:罗永浩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3个小时直播支付交易总额超1.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超4800万,订单量达到90万,创下平台最高纪录;薇娅在直播间里“卖火箭”,链接上架后5分钟内有800多人拍下定金,最终以4000万元价格成交了一次运载火箭发射、冠名服务。

尤其是在这次疫情期间,依赖线下客源的企业和商家遭受巨大冲击,“直播带货”再次展示了巨大优势,比如许多农产品纷纷滞销,一些县长和市长走进直播间,为自家土特产代言,解决了供销难题;央视新闻举办“谢谢你,为湖北拼单”,通过接入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直播,开启“带货”模式。

无可置疑,直播带货必将成为今后最火的销售方式之一,也必将不断涌现各种带货大神。只是,直播带货才刚开始触摸高潮,也露出了一些负面的东西。直播带货的本质是在商业广告范畴内,形式也和以前火爆的电视直销广告有类似点。但是隔着屏幕谁能确保带货者都能保证真实性和产品的质量。比如:一些网红主播根本没用过某款产品,就敢为产品代言;一些主播涉嫌夸大宣传推销,“名品”变赝品,“好货”变“水货”,误导了不少消费者;某些网红主播绕过平台点对点交易,将交易移到“桌面底下”,导致消费者无处维权和售后。

在现实中,直播翻车常有,追责处理不常有。主播群体只要人气、只获收益、不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带货主播的侥幸心理,在宣传时往往有意无意夸大其词,吸引眼球。这一乱象不仅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大对“直播带货”的法律约束和诚信约束,特别是明晰带货主播的责任。加大监管力度,才能督促其自觉诚信,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