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一本很美的關於動物之旅的科普繪本

孩子必須要讀繪本嗎?

如果孩子總是無法把眼睛從電子產品上移開,甚少去融入和關注現實環境,又或者對學習不感興趣,父母不妨帶孩子看看《遷徙》這本科普繪本。

此處盪開一筆說個題外話,前幾天有位讀者私信問我,給孩子閱讀繪本是一件必須的事情嗎?為什麼那麼多人過分誇大了繪本的作用,好像孩子不看繪本就無法好好成長一樣。

實際上,讓孩子閱讀繪本只是值得被提倡,而不是強制和必須的一件事情。閱讀繪本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只是佔據了很小的一部分,尤其是幼兒期的孩子,遊戲才是他們日常的主導活動。

讓孩子閱讀繪本之所以值得被提倡,是因為繪本對於孩子培養良好習慣、啟蒙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等有積極的,健康的灌輸作用。

和孩子共同閱讀繪本的這一年,我充分體會到了,繪本不僅可以讓孩子很享受閱讀,還能夠讓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相對有效。

話說回來,《遷徙》跟我以往和孩子一起閱讀的其他繪本不一樣之處在於,我認為

它不僅僅是一本給孩子閱讀的繪本,還適合成年人閱讀。

《遷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一本關於動物遷徙之旅的繪本,將它歸為兒童類閱讀繪本很容易讓喜歡它的成年人錯過。幸運的是,這本猶似寶藏一樣的繪本,孩子可以第一時間體驗到它的美和妙。


內容有趣且嚴謹

《遷徙》由英國作家麥克·昂溫著,他著有多部關於野生動物的兒童讀物。他的文字生動迷人,可以將一系列枯燥無趣的研究數據轉化成一個個精彩傳奇的動物旅程故事。

給孩子閱讀的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彷彿唇齒間留有餘香。之所以覺得《遷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繪本在於,這些有趣生動的文字絲毫不失嚴謹,數據和地理位置明確清晰,是一本貨真價值的科普書籍。

這裡摘抄一段供大家體味一下。

“桃紅色的翅膀像彩紙一樣在冬日的陽光中飄蕩。成千上萬只的帝王蝶落在歐亞梅爾杉樹的樹枝上,形成一張厚厚的蝴蝶毯子。有一些帝王蝶從加拿大南部遠道而來,飛行超過5000公里。”

當我給孩子閱讀出繪本上的文字時,她明淨的眼眸溢著驚訝的光彩,忍不住一次又一次追問道:“媽媽,是真的嗎?”


不僅僅是孩子,連我也忍不住驚歎,這真是太神奇了,難怪封面有一行醒目的文字——不可思議的動物之旅。

《遷徙》裡最令我感到震驚的是關於信天翁的介紹,叫做漂泊的翅膀。

“這是一種驚人的飛鳥,它的翼展超過3米。十年前,這隻年輕的漂泊的信天翁離開了它出生的岩石小島。從那時起,它就一直在漂泊。一年中要飛行超過100000公里——超過地球與月球距離的四分之一。”

通過《遷徙》這本繪本的文字描述,我們越發深刻認識到,人類要學會對大自然裡一切生物要有一顆敬畏的心。

圖片生動又美麗

《遷徙》的插畫作者是珍妮·德斯蒙德,她是英國藝術家和插畫家,新銳兒童圖書創作者。

珍妮·德斯蒙德使用拼貼畫、顏料、墨水和蠟筆進行藝術創作,然後用電腦掃描和編輯,並盡力讓畫作悅目、漂亮和有趣。

這在《遷徙》這本繪本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不僅能夠一下子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讓所有看到它的人發出驚讚之語。

比如“渡過大河”裡的北美馴鹿,8開的巨幅圖片營造出高級的畫面感,像是電影中的全景鏡頭,由遠及近映入眼簾的分別是雪山、青山、森林以及渡河的北美馴鹿,甚至天空中飄的雪花都栩栩如生。

還比如“龐然大物的旅行”裡的大象,甚至可以看清楚大象褶皺的毛皮,讓孩子驚呼,跟動物園裡看到的大象一模一樣。

正是因為圖片的生動美麗,且貼近真實化,讓思維依賴於具體內容的孩子能夠更好的辨認每一種動物的不同特徵,從而激發孩子主動去發現和學習的動力。

在寓教於樂中總結知識點和昇華主題

《遷徙》的結尾是世界地圖的平面示意圖,在上頭標識了動物們遷徙的路線,畫面簡潔明瞭,符合能夠獨立閱讀的孩子的階段理解能力。

藉助《遷徙》這本繪本,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學習興趣的萌芽。她會有模有樣地指著動物們的遷徙路線,複述我跟她說過的知識內容。

趁這個機會,我給她買了一個地球儀,當她想要閱讀《遷徙》這本繪本的時候,會自覺地拿起地球儀,結合繪本,鞏固科普知識。

我在獨自閱讀《遷徙》的時候,腦子裡不止一次冒出這個念頭,那些對地理科目感到頭疼,甚至不喜歡這個科目的孩子完全可以看看這本繪本。這是我第一次覺得,地理原來也可以是一門很美麗的學科。


比如,座頭鯨在水下能夠聽到160公里之外的同伴的歌聲。這幫助它們在長途遷徙中保持聯繫。

還比如,雨燕在遷徙過程中能一直在天上飛10個月之久。在飛行中進食和睡覺,從不落地。

這讓讀者在閱讀進入完結階段的時候又收穫了一個驚喜,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繼續探索和學習的好奇心,還能夠讓讀者更加喜歡這本書。

最後就是主題的昇華,在向孩子介紹和展示了那麼多野生動物美麗和神奇的一個個故事後,讓孩子產生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和敬畏之心,從而更能說服他們愛護自然和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