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就完工的开国十大建筑,最后2处曾经消失,你见过几个?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风貌也每日都有新变化,越来越高、越来越奇特的建筑就是最具说服力的的证明,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有些建筑正在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其中还不乏许多当年的“全国第一”,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在庆祝建国10周年时,北京城里一年中拔地而起的10大建筑!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将满10周岁,在此前一年的1958年8月,正式决定了要修建作为新中国10岁生日礼物的十大建筑,而且在日后,这十大建筑都成为了北京百姓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更为惊人的是,这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壮观恢宏的楼宇,居然在当年只用了1年时间就完工并且投入使用了,而且当时已无外国专家援助,全靠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其挑战可想而知。

人民大会堂

十大建筑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名气的,当然就是人民大会堂了,在当时的众多方案中,大会堂的设计采用了柱廊样式,前有古代佛塔来自印度,可传入中国后完全被中国人吸收再创作,成为了中国建筑的范例,这正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可以做到“古今中外,一切精华,兼容并蓄,皆为我用”的大气。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这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的建筑,无论是常驻北京的百姓还是外地游客都一定不会陌生,它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新中国最大的一间博物馆建筑,当年还叫做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它就已经显露出庄严肃穆与史诗质感。参与设计的王炜钰老人曾介绍道,这座博物馆最初的设计灵感来自他的一位学生,“这位同学说,革命和历史博物馆应该表现革命胜利这个主题,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就代表着胜利,我们为什么不能用’门’的形式呢?”于是,国博的前身就这样诞生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当年军事博物馆只用了9个月就建成完工!新落成时气势雄伟,差不多相当于两个1954年建成的北京饭店新楼。其平面呈山字形,正面中央是7层建筑,顶上又矗立着37.37米高的塔座,承托了一个直径6米、重达8吨的军徽,气势巍峨,令人远远看去就觉得庄严不可侵犯。

全国农业展览馆

与前几座建筑稍有不同,全国农业展览馆老馆占地面积52公顷,建筑总面积共25000平方米,由十座带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展览馆组成,由建筑师严星华设计。在建成后随即举办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型展览——“建国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览”。

民族文化宫

民族文化宫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设计师为张镈。张镈广为人知的作品还有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等。当年,在经过多轮修改之后,建筑方案确定为中间建高层塔式建筑,两翼对称,平面呈“山”字形,集合亭台楼阁塔于一身的设计,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民族文化宫被选为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北京火车站

最初建成时,北京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铁路车站,站房同时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俄式建筑风格。车站中央以高34米的双曲扁壳屋顶大厅和东西两座34米高的琉璃钟楼为主轴,并以女儿墙连接位于站房东西两侧的两座高34米的琉璃塔楼侧轴,体现其“首都大门”的建设理念,至今仍能感受到当年气息的是车站站房楼顶四面大钟,会在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9点的正点时分敲响钟声并播放乐曲“东方红”,让人印象深刻!

民族饭店和钓鱼台国宾馆

这两处都是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用以接待外国友人和国内各民族同胞的酒店建筑,特别是钓鱼台国宾馆,同时具有一座古典皇家园林和一座现代宾馆建筑群,如今每逢秋季,宾馆外的银杏大道也成了北京人赏秋的重要去处之一。


最后,还有两处同样属于开国10大建筑,但已经消失甚至重建的北京昔日地标。

华侨大厦

华侨大厦是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倡议下建成,由此得名。不过因为它的功能性局限,所以名列十大建筑中最小的一座,而且遗憾的是,1988年华侨大厦被拆除,不过重建后的华侨大厦已于1992年重新开门迎客了。

北京工人体育场

最后一处才刚刚被拆,甚至工程都还没完工,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了。而且工体也并不是真的被“拆”了,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度改造,改造后还将成为2023年亚洲杯开、闭幕式和决赛场地,同时继续作为北京中赫国安队的主场。并且改造后的工体将保持主体椭圆形造型基本不变,保持外立面形式和比例基本不变,恢复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可以当作是一次“落架大修”。


这就是北京的曾经的地标,新中国的十大建筑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许它们会在高度和功能性上被取代,但它们带给几代人的记忆和见证时代的姿态却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