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質量好不好,4個標準簡單自測

門診上見過很多被妻子拉著來檢查小蝌蚪的男人。


之所以是被迫而不是自願,是因為大部分男性對自己的生育力都挺自信,而且潛意識裡覺得生孩子這件事自己只需要提供一枚小蝌蚪就夠了,問題不大,就算有問題應該也不會出在自己身上。


可現實的情況是,這些被妻子強拉過來檢查的男人,他們的另一半早就先一步檢查了身體,並沒有任何會導致不孕的問題,所以,問題還真的出在男人的小蝌蚪上面。


小蝌蚪好不好,不僅能反映男性身體健康狀況,還會影響後代,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如何判斷它好不好呢?


想找家人、朋友說,又覺得難以啟齒,只能悶在心裡。


想自己上網查資料,發現信息多而雜,不知道該相信誰。

去醫院的話,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關鍵是自己會尷尬,偷偷摸摸去看,還得提心吊膽,怕遇到熟人;因為臉皮薄,被醫生問起時難免不好意思......

除了去醫院檢測,今天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自查精液!


看精液量、黏稠度、顏色和液化情況!


正常的精液都符合這4個標準


①精液量,愁多也愁少


精漿過少就顯得精子過多

:精漿過少的話營養物質就不夠,並且環境擁擠不利於精子生存,營養不夠質量也會下降,會影響生育功能。


精漿過多就顯得精子過少:精漿過多精子密度變低,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就會變少,精子變少了也會影響受孕。


精液量過少症:

0.5~2毫升

0.5毫升(<1釐米)

1毫升(>1釐米)

2毫升(<2釐米)

PS:當自慰,或愛愛過於頻繁,都會影響精液的量及濃度,這種現象減少次數即可恢復。但是,一些精液過少,可能是由睪丸功能異常、內分泌紊亂、精囊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狹窄造成的。


精液量正常範圍:2~6毫升3毫升(<2.5釐米)4毫升(>2.5釐米)5毫升(<3釐米)6毫升(3釐米)

精液量過多症:7毫升以上7毫升(>3釐米)8毫升(>3釐米)

PS:一般禁慾時間過長的話,精液量會變多,這個是正常現象。如果性生活正常也過多,需要去醫院看看是不是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原因導致。


②顏色,至清則無“精”


正常精液呈乳白色或乳黃色、半流體狀液體,如果太久沒釋放自己,則可顯淺黃色。


如果呈白色或黃色清亮,則可能是無精症。


如果呈鮮紅、淡紅、暗紅並含有大量紅細胞,則為血精。


一看到“血精”兩個字,有些男同胞就嚇得不得了,以為自己得了什麼病。

其實不用太緊張,最常見的是以下兩種原因:


1、性生活頻率過高,導致精囊長期充血,靜脈擴張引起出血;


2、長期沒有釋放,突然有了性生活,蓄積的精囊分泌物瞬間就排空了,壓力突然沒了,囊壁上毛細血管可能會破裂出血。


這兩種情況,只要先把性生活停一停,一到兩週後就會恢復正常,不用太擔心。


當然,血精也有可能是由疾病引起,比如功能性血精症、精囊炎和前列腺炎、精囊囊腫或擴張,還有腫瘤等其他罕見的因素。


若是這些情況,應及時停止性生活就醫治療。


③黏稠度,如膠凍狀


正常情況下排出的精液迅速凝成膠凍狀,然後逐漸變化。


若新排出的精液呈米湯樣,可能為先天性精囊缺如,或精囊液流出管道阻塞致精液稀薄。


黏稠度下降,還有可能是精子密度太低或無精子症。


④液化,15分鐘內搞定


室溫下,精液射出體外會在15分鐘內完成液化,若超過60分鐘,則為異常。


出現液化時間延長、不完全液化或不液化時,則要考慮精囊或前列腺炎症。


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治療,否則會導致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內的運動明顯受阻,不能上行進入宮頸管、子宮腔及輸卵管與卵子相遇,造成女方受孕困難。

有疑惑的,不如今晚就自查一下?

下面我們再補充10條男性健康常識快,小本本記下來!


Q.1


怎麼確定自己是不是患有前列腺疾病?


出現尿頻、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難等症狀,可能是前列腺疾病發出的信號,如果有以上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Q.2


睪丸扭轉怎麼發現?


主要的症狀是睪丸疼、睪丸變大,一旦出現症狀, 6小時內要到醫院就診。


Q.3


不育夫妻,男性的問題佔一半?


對,建議男性去正規醫院做個精液分析


Q.4


精索靜脈曲張是什麼?


發病率非常高卻容易忽視,陰囊表面那一圈圈的“小蚯蚓”,會引起不育。


Q.5


為什麼不建議穿緊身內褲、牛仔褲?


局部溫度過熱過高,對精子形成不利。


Q.6


男人應該怎麼自檢?


可在洗澡時自檢,如感覺睪丸硬塊、觸痛、陰囊“小蚯蚓”等,應及時就醫。建議男同胞們每月自檢1次


Q.7


久坐會影響精子質量?


是的。久坐不僅傷精,還可能誘發前列腺炎、泌尿繫結石等。所以,男同胞們最好不要連續坐超過90分鐘


Q.8


藥酒補身壯陽?


錯,只要是酒,對身體都是有一定傷害的。想讓精子質量更好,少抽菸、少喝酒、多運動更靠譜點。


Q.9


“適當運動”怎麼適當?


每週3次超過半小時的運動,慢跑、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


Q.10


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避免高脂肪、高糖、高鹽,均衡營養,多吃新鮮瓜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