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我救不了的患者朋友们:中医预防思想有用吗?

简单说中医的预防思想有三个阶段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第一,最高境界在未病先防。整部黄帝内经,不过是告诉大家如果能不犯病,就用不着后来受罪。

这个相对容易理解。可是,坦率的讲,人多数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没得病之前,没有几个人会听进去养生的道理!不抽烟不喝酒,活着不如一条狗。。。类似的话背后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或者准患者的价值观。甚至得病以后也还是如此,更遑论未病之前啦。


第二,既病防变,这个也需要智慧。没病没灾的时候,人心静如水还可以做到。等伤病缠身,诸事不遂的时候,脑子就想的太多了,各种不良心态和情绪纷至沓来,昏招迭出,自我伤害,病情放大,身心俱损,人生道路昏暗无光。。。

例如本来不过是男同志几乎一辈子都会得个一两次的前列腺炎,在网上一查,哎呀妈呀,这以后花样这麽多啊!其实也可能只是个轻微发作,生活注意就好,却茶饭不思,夜寐不安,免疫力下降,四处求医,无心工作,钱花的精光,吓得对象不谈,媳妇不娶,虚度大好年华。把小小疥藓之疾,搞成个心腹大患,以至于病入膏肓,无人可救。

其实古代两军相遇,首先就是要稳住阵脚,先求立于不败之地,再说取胜之策!伤病来临,先稳住病情,不把问题进一步扩大发展加重,然后立定脚跟,稳扎稳打,寻根朔源,逐步恢复身体。

《伤寒杂病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就是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断病情进展的良策。脚踝扭伤,注意休息制动,不要勉强活动,否则因为脚痛动作变形,继发膝盖或者胯骨,甚至脊柱不舒服的比比皆是。


第三,至于瘥后防复,那是君子之行!我们小时候,父母经常骂我们“记吃不记打”,意思就是记不住教训,事情一过去就会忘记,重犯当时之错。其实我们所谓成年人,何尝不是如此。“好了伤疤忘了疼”才是俗人常态。

呜呼,人类之病,日甚一日,花样繁多,怕是自作自受者为多,因果报应之事。欲念无穷,生也有涯,如无人心改易,岂是医生所能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