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自卫能力?让他学会正确处理和陌生人的关系,很重要

文丨任林(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导语

每个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家长总是害怕孩子磕着碰着,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但是孩子逐渐长大,家长也开始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了。

孩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那孩子怎样才能辨别这些陌生人呢?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最好的就是家长从小就教会孩子自卫能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案例分析

国内一直都有拐卖孩子的事件,是怪人贩子太可恨,还是怪孩子太调皮,其实呢,真正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自卫。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亲爱的》,这部电影就是讲述孩子被拐卖的过程及家人的寻找。电影的男主角的儿子在路边玩耍,看到妈妈的车之后,跟着妈妈的车跑出去了,但是妈妈并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儿子。人贩子看到这个孩子,把孩子拐走了,警察局以失踪未满24小时不立案,导致错失营救孩子的最佳时机,从此,男主走上了寻子的道路。

孩子面对陌生人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很容易被罪犯利用,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做,来教会孩子要有自卫能力。

教会孩子注意防范陌生人的重要性

相信大家都看过一部电影《素媛》,这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由于女主随意相信陌生人,对陌生人散发出善意,同意那个陌生人和自己一块撑伞,最后却被这个陌生人加害的故事。

教会孩子注意防范陌生人,就是要告诉孩子,不是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一样善良,有善良,也有邪恶。人心隔肚皮,当我们不能准确辨别善恶的时候,就要注意防范,保持警惕,远离陌生人。

怎样教会孩子自卫,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陌生人的关系?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自我辨别。

孩子年龄小,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家长不要把孩子年龄小作为借口,把孩子当成玻璃房里的小公主,不让孩子遭遇风吹雨打。现在人贩子的伎俩手段层出不穷,孩子在遇到人贩子的时候,大多是没有能力去辨别的。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帮助孩子去辨别善意和恶意。可以通过让孩子观察陌生人的表情。

如果那个陌生人是那种贼头贼脑地走在马路上,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一直在观察周围环境左顾右盼的看,那孩子要注意防范这种人。通过观察陌生人的表情,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避免受到伤害。

2.学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还没有见识过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很多时候人贩子就会利用这一点,对孩子进行拐卖。

如果有陌生人对你说“我认识你妈妈,我还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或者是说我们一起去找你妈妈”。“你帮帮我,帮我把这个东西送到前面那个超市”。

就是这类说辞,孩子要学会拒绝,并且赶快走到人多的场合,保证不单独和陌生人在一起。否则,可能会因为你的善良才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毕淑敏说过“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一样的权利。”

不要不敢拒绝别人,拒绝别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一门艺术。

3.预设情节,加以练习。

父母可以模拟人贩子的惯用伎俩,对孩子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印象更深刻,也更直观。通过对话和问答的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有做的不妥善的地方,家长要指出来,对孩子进行纠正,这样更容易让孩子记住。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对孩子灌输。在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如果有陌生人和你说话,并且知道你住在哪里,还说要送你回家,你要不要跟着陌生人走?”家长这样问问孩子,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任林的小总结

家长常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很片面的,孩子会觉得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也阻止了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更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遇到陌生人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是从陌生人开始的,家长也无法随时随地的待在孩子身边,而且孩子终究会长大,家长要做的就是及时的教会孩子怎么才能保护自己,拥有自卫能力。只有学会保护自己,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陌生人并不等于坏人,父母要理智教育,培养孩子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能够分辨善恶。(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育儿,有我为您保驾护航。关注我,做更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