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两年半,遇到的5个职场潜规则,90后最好看看

有些人职场很顺利,有些人职场很坎坷。这不同的境遇,很多时候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我们称它为职场潜规则。

我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对口的单位并不多。我们当地有一家事业单位改国企的公司,比较有名,很正能量(后来才知道是表象),薪水相对高,还跟我的专业对口。我就往里考,辗转3次,终于进入了这家公司。实习期没结束,我就遭遇到了踏入社会以来我最黑暗的职场潜规则,差点让我出局。

本来是一个很顺利的入职,最后费尽周折,动用家庭关系才解决。入职之后的两年半,我或身边的同事遭遇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职场潜规则,我挑选5个典型的案例,分享给即将入职的90后。

我认为,你们可以不屑于用,但是不能不知道。

01 萝卜招聘

萝卜招聘,是我自己遇到的最黑暗的职场潜规则。

前段时间昌邑市一家城投公司招聘,把第一名给刷掉的新闻很火爆,我感觉我比那个更惨,至少他是一开始就遭拒绝,而我是实习期快结束的时候才入坑。

我当初入职这家国企之前,是在一个事业单位干合同工,虽然很轻松,但自己知道在这里没有前途,不是长久之际。当得知我心仪已久的国企要招聘,我就开始准备,最终以笔试和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入围。

我跟上一个单位办理的离职手续后,就高兴的进入了这家国企实习,实习期的工资4000+,比在事业单位干临时工的工资高很多。

我是2016年6月份入职的这家国企,案例说转过年正好实习期结束,正式入职。可就在这个节骨眼而上,出事了。

当时,我的直属老总,在当年春节放假前,找到我暗示了一下:“春节招聘会挺多的哈。”

可惜,我当时没听出来。

放了假之后,可能是见我没反应,就直接给我电话说:“小张,你的实习期可能过不了,过年期间你看看还有什么企业招聘,早做准备。”

这个时候,我才理解当时那句话的意思。2017年的春节,我们全家都没过好。

好在是生活在县级市,地方小,找人方便,最后打听才得知,这是想让我给别人腾地方。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就好对症下药。我爸爸直接通过关系,找到这家国企的一把手,把当时我的成绩单和实习期间的考核给他看,又把问题给他讲了讲,他看在关系人的面子上,顺利了这件事,最终我又留了下来。

不过,我对这家的公司当初的热情已经没有了。

02 争名夺利

有些人非常喜欢名利,嘴上天天挂着名利,眼里盯着名利。这种人很恶心,但职场里从不缺少这种人。

我进入的是设计部门,当时部室主任调了岗位,这个部门一把手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我是新人,并且我的性格对做领导也不感兴趣。

但是我们部门有喜欢这个的人,暂时就称他为Y吧。

Y不是我们部门资历最长的,也不是能力最突出的,但他是最能表现的,特别是有领导在的时候。

其实,以我的观察,当时最适合当我们部室主任的是一个叫W的,他资历跟Y差不多,关键是他的设计水平特别高,也比较擅长协调关系。不过与Y不同的是,他比较低调。

在W离开设计部之后,我才得知,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当时心仪的对象也是W,当时还鼓励他去竞聘。

不过在当时,W认为是当这个部室主任都行,他感觉跟Y平时关系还挺好,Y天天在办公室里喊着要竞聘部室主任,W就直接放弃了竞聘。

最后,只有Y自己去竞聘,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都是他,自然而然,他就当上这个部室主任了。

有些格局小的人在身份转变之后,变的令人恶心。

Y就是这样。他知道W的能力在他之上,W不离开,他的部室主任的位置坐不稳。Y就不停的在工作安排上排挤W,工作汇报上难为W。

最后W也看出来Y是什么人来了,直接选择了辞职。

W给我们留下的话是:“Y这个人格局太小。”

现在看来,W的这句话无比正确。

03 推卸责任

Y把W排挤走之后,心里踏实了,但是他有一个很不符合身份的一个想法——不想担责任。也或许说领导们都想的是——只想拿钱不想担责。

不想担责任,为啥要干领导?我想不明白。

Y在给我们安排任务的时候,都是打电话,并且从来不说明白。

刚开始我们部门几个以为他是上台后摆官架子(他确实爱好这个),后来才知道他本来就缺乏说明白的能力。

但是我们在回复情况的时候,从来不让我们打电话,必须通过微信或QQ,即便打了电话,你也得把电话里的大体情况再在微信或QQ上说一遍。

比如你完成一个需要印刷的设计任务,你把最终的定稿发给他审,他一定会让你把“定版”这俩字通过文字的形式发给他。

本来我们以为他这是工作严谨,后来我们部门一个叫L的出了一次工作失误后,我们才知道他这是为了推卸责任取证。

当时L把客户定版后的设计稿发给Y,Y看了之后说再加点装饰,L告诉Y这个得经过客户同意才行。Y说没事,加一个阴影,客户不一定能看出来。

L没办法就加了阴影,以符合Y的审美观,结果阴影印刷出问题了,客户找。Y拿出手机聊天记录,把责任推给了L。

04 剽窃成果

上司剽窃下属的智慧成果是上司最喜欢干的,也是最方便干的。

这个不是我的亲身经历了,是我朋友J的,她在另一个部门,这件事闹的挺厉害的。

当时她们部门在策划一个栏目,当时公司领导安排给了她们部室主任,她的部室主任又转包给了她,J当时已经怀孕6个多月。

J当时的想法是趁着怀孕前,赶紧把手头有的工作都干完,这样休产假的时候就不用操心了。

所以,当时J都是挺着肚子加班赶策划。前后一个多月,J完成了策划,属上了她的部室主任和她的名字,就把电子版交给她部室主任C了。

C看过之后感觉挺好,当时临近年终调岗,他正在争取往上爬一步,想趁这个机会公司董事会留一个好印象,毕竟这是公司董事会商议的一个栏目。

所以,他在向董事会上报这个方案的时候,多了一个心眼,把策划人的名字都删掉了。毕竟只删掉J一个人的名字,太不是人,而都删掉,效果也不会太差。

果然,方案通过了,又是C拿给董事会的,而上面又没有署名,董事会自然而然默认是C完成的方案。董事会在全体大会上,表扬了这个方案和这个方案的策划人C。

散会之后,J直接怒了,在单位走廊骂C不是东西。

C辩解说他没跟董事会说是他弄的方案。

这种情况,我认为的方法,就是加班的时候注意晒朋友圈,并且写上几个字,你在干什么。这样你的直属领导再脸皮厚,也不能直接夺你的成果。

05 耍两面派

耍两面派,是单位/公司里管理层最常用的手段。这种手段为什么很流行,因为能很快的拉拢人心,一大部分80后,甚至部分85后都能被这招给忽悠。领导用着舒服。

但是这招对聪明的90后,不好使,而那些老思想的领导还浑然不知。

这就要谈到我们部门的Y了,他非常喜欢用这招。

2018年,我们板块的业绩非常好,公司的董事会决定对我们板块进行额外的奖励。

我们公司有四大板块业务,每个板块下面又有部室,每个板块有一个老总,Y是部室的领导。

他们中层以上开过一个会,董事会的领导当时在会上透漏过这个意思,就是当月要额外奖励几个业务比较好的板块人员,但我们下面的人不知道。

回来之后,Y就对我们几个发领导的牢骚:“哎,我们干的真不值啊。我们几个辛辛苦苦给公司赚了这么多钱,连一点奖励也没有。”

我们确实也感觉很郁闷,但是没有说出来的,也就没真把它当回事。但是真有提出来了,想想也确实这么个事儿。

我们部室几个越说越生气,Y直接站起来说:“你们几个等着,我去找领导理论理论,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点福利。”

出去半天,回来高高兴兴的说,“哎呀,跟领导磨了一天的嘴皮子,领导终于同意给咱奖励了,这个月工资上就有体现。”

就在他离开的半天,办公室一个管人力资源的上来找我们板块负责人,跟我们闲聊了几句说:“哎呀,你们部室真让人羡慕,昨天开会,董事会决定额外奖励你们,让全公司向你们板块学习呢。”

天算不如人算,如果没有这一处,有可能还真被Y骗了。

所以,我们几个假装配合他笑了笑。

现在看他,就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没穿衣服在表演,自己还不知道。

大学毕业已经五六年,现在感觉职场真的像战场,里面的人不光光要把工作干好,还得拿出部分精力对付藏在暗处的职场潜规则。

只干工作精力已经不够用,还得时刻注意这些不知道何时射来的暗箭,难怪现在90后越来越不喜欢职场,说辞职就辞职。

我感觉工作就应该回归工作的本来面目,盯紧自己产品的质量,服务好手中的客户,传递真正的正能量。

愿职场少些潜规则,多一些真诚。

可以把后背交给同事的公司,一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