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五园”——还记得那烟雨朦胧的小村庄吗 ?

深圳“第五园”——还记得那烟雨朦胧的小村庄吗

万科第五园项目是2005年,万科地产在坂雪岗区域规划开发的大规模居住社区。项目主打特色是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吸纳了岭南四大名园、北京四合院等众多中式建筑的精华,辅以现代的建筑文化及特色,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新中式建筑特色。万科“第五园”被评为“百年住宅优秀作品”,并非徒有虚名。它对中国小城镇形象和景观环境设计要素的把握是独特而准确的。

一、公司简介

深圳禾力美景规划与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是从事规划、建筑、景观、开发顾问工作的国际化专业公司。服务涵盖生态环境科学 / 旅游规划 / 城市设计 / 景观设计 / 工程咨询 / 项目可行性研究。WLK禾力美景一直抱着对专业的执着,将浩瀚的设计语汇及精湛的工程技术带入设计事业中。二十世纪末期,当国内的景观行业开始兴起时,WLK禾力美景不但在国内提供了一个促进景观行业发展的平台,而且连续不断地在风景旅游区、主题公园、住宅项目景观、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涉足,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及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保持民族的、民俗的、自然的、高品位的设计,强调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原则。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学术交流与企业服务综合。WLK禾力美景在规划及景观设计领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广泛的欢迎。WLK禾力美景的设计团队一直保持着务实以及追求完美的专业动力。将更广泛地汇集国际化人才,将多元化的文化与中国实际结合,令每个项目设计合着时代的脉搏,并渗透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本期推送中,就让我来带领大家浅析WLK禾力美景的优秀设计案例——深圳万科 “第五园”。

二、“第五园”的骨架——建筑艺术设计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本案中的建筑艺术主要由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三方面组成。

“第五园”的规划设计中,处处体现出传统的村庄概念。“第五园”牢牢把握住传统小城镇体现的对外领域感和对内亲切感两种对比明显的感觉。将整体院落由中央的景观带分隔成两个类似于村落的建筑群。村落内部有街巷、步行小路、大小不同的院落,合宜而舒适的尺度构成了富有人情味的邻里空间,在村口设有传统的用来展现对外领域感的标志物。

“第五园”的建筑设计中也别出心裁的诠释了多种各不相同的墙。“第五园”独家塑造的双层墙不但能够满足功能需求,也能够让住户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不仅如此,片墙的设计也独具匠心,将传统的各种墙体进行丰富的组合和有效的加工,借鉴室内设计中隔断与屏风的设计,让整个外部建筑形成了丰富的层次。

“第五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则不仅以庭院、叠院及合院所构成的院落空间营造了空间私密性,还在环境氛围营造上采用了传统造园艺术中各种漏窗造型的障景、对景及框景等经典手法,以建筑构件“窗”的借景之意,层叠、幻化、营造了曲径通幽的意境,更完美体现了“窗”通透而隐约的含义。

三、“第五园”的血肉——装饰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是工艺设计与结构的传统要素。它包括室内设计,但是不全是建筑。装饰艺术经常被归类于艺术,例如绘画、摄像、大型雕塑,是观赏性大于功能性的艺术。本案中的装饰艺术主要由环境雕塑艺术、建筑装饰艺术、环境陈设艺术和色彩装饰艺术四部分组成。

环境雕塑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形”。“第五园”从千里之外的北京搬迁了一栋百年徽派老屋用作茶室。老屋不仅是一座雕塑,更象征着中国古典艺术中国的“形”,是对整个小区的强烈装饰。

建筑装饰艺术,突出民俗艺术中的象形概念。“第五园”采用安徽马头墙、北京四合院垂花门、云南“一颗印”和广东“镬斗屋”等极具中国民俗特色的象形概念。

环境陈设艺术,强调文化的“理”。“第五园”以竹子为造景主题,广场采用了红竹作为陈设,池塘边搭配的是紫竹和玉韵竹等。竹景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理”。

最后,“第五园”的色彩装饰艺术利用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各类色彩,彰显了光影之“意”。以粉、玄和灰作为主题,以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作为背景,突出了环境的形色。

四、“第五园”的灵魂——人文设计

不仅在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上独树一帜,“第五园”借助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人物、产品、故事、传说、影视作品和社会潮流等,通过传媒的客观性与影响力,以及文化媒介的引导,向人们传达了印象中的小城镇的信息。

《骨子里的中国情结》用文字凝固了“第五园”建筑与环境的节奏和乐感,记录了历史与现实的瞬间。“第五园”设计的广告利用文化的力量,将汉字所蕴涵的淡定、从容暗含在小区景象之中;将竹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重复出现,使受众产生视觉联想,沉醉其中。

深圳是一个汇集各地精英的地方,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又各有特色,有岭南文化的精髓,也有各地文化的要义,这是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地方,更拥有着五花八门的民俗风格。“第五园”内的居民不仅有深圳的地域特点,也保持了各地的民俗特色。在“第五园”内,人们的生活可以在私密与公共之间自由变换。小区入口有会所、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亦有入口叠水广场,居民可以在广场做亲子游戏,进行群体活动。与此同时,小区内的院落空间具有私密性,是人们健身、散步、休憩的好去处。

五、还记得吗,那烟雨朦胧的小村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乌镇。同样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于田园与乡土的向往。离开这高楼林立却冷冰冰的城市,回到那个烟雨朦胧中散发着烟火气息的小镇上,仿佛还能看到桥头摆着小摊的阿娘。一直以来,对于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人们总是流于表面的关注,而从未去探寻小城镇形象背后的文化色彩。对于建筑形式,人们还能保持理性关注,但对于民俗、民风却大多是将其忽略。在此次的“第五园”设计案中,保护和恢复的不仅是小城镇的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在的文化延续和传承下来。小城镇物质形态的形象与环境景观设计要体现民族和地域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应吸取传统古村落、古城镇结合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思想,充分融合自然,与环境共生。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借鉴传统小城镇形态的空间组合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充分结合,形成较好的空间形态。建筑设计应多采用传统建筑语言,发掘传统建筑形式,采用传统的设计符号,诠释民族特色。建筑设计还应将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形式结合,形成一种既适应传统风格,又满足现代需求的建筑形式。装饰艺术亦可体现地方特色,令其中住户能够在这里获得家的感觉。

小城镇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脉络,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阶段,大量建设使得一些富有传统特色的小城镇逐渐消失。同时,近年来社会文化的“速食主义”和“浮躁崇洋”,催生了很多建设项目以表面的奢华掩饰其内在的浅薄。现在国内能够保持传统特色的小城镇已属凤毛麟角,北京四合院胡同文化和苏州古城小桥流水、烟雨蒙蒙的意境只能在记忆中搜寻了。但此次“第五园”的设计中不但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建筑风格,还把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白墙黑瓦简洁的外观和色彩很有意境的和谐美,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表现出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简练,给我们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的积淀。建筑的消失还能恢复,而文化传统的消失则是毁灭性的。在小城镇形象与景观环境设计中,对于意识形态的设计要素应给予更多关注。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结合光、声、色、形等元素,注重影视、戏曲等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高小城镇的形象与环境景观品质。只有这样,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粹才能够经久不衰,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