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送礼,怎么才能不被认定为行贿受贿?一篇文章告诉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很多朋友为了答谢客户、朋友、上司,都会考虑送礼。但是什么样的礼物是合法的礼尚往来,而什么样的礼物又是贿赂?很多朋友有这方面的困惑,今天就用一篇文章告诉你。


送礼是门学问


这个问题我曾经跟纪检的朋友聊过,我把纪检部门观点分享出来,大家理性判断。

礼尚往来与行贿受贿的区分,是一个中国语境下才有的问题,在很多国家,公职人员收到的礼物,不管价值大小,都要充公,否则就是受贿行为。但由于中国人情关系浓厚,法律对受贿犯罪的成立条件也有数额要求,这才造成了这个困惑——礼尚往来与行贿受贿的区别到底是啥?

二者的区别,纪检部门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双方的关系。行贿受贿其实是一种交易,一般发生于管理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属于熟人或者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接受财物的一方一般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管理权力,双方地位不平等。而礼尚往来一般发生于亲戚、朋友等特定熟人之间,是熟人社会的产物,陌生人之间一般不存在礼尚往来。礼尚往来的双方一般地位平等。

2、财物的价值。礼尚往来涉及到的财物价值一般较小,大多数属于礼节性的表示,财物不会十分贵重。而行贿受贿涉及的财物一般价值较大。但是也不绝对,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礼尚往来涉及的财物价值也越来越大。

3、收受财物的时机。礼尚往来一般发生于逢年过节、生养嫁娶等特定时机,而行贿受贿可以借这种时机,也可以不分时机。

4、收受财物的方式。礼尚往来可以公开进行,也可以秘密进行,而行贿受贿一般秘密进行,因为这种行为既违法也不道德,所以一般都需要保密。

5、收受财物的原因。礼尚往来的原因是维持亲情、朋友关系,一般不存在一方有求于另一方的情况。而行贿受贿则是赤裸裸的交易,一般是因为一方有求于另一方才行贿,往往在行贿受贿时就提出交易的要求。正因为有这种区别,礼尚往来一般有来有往,而行贿受贿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上述五个判断标准需要综合把握,但是由于行贿受贿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有时候很难从外观上判断到底是行贿受贿,还是礼尚往来。

举个例子,比如某老板跟某公务员是亲戚,逢年过节互相也送点小礼物,该老板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来腐蚀该公务员,平时也不提任何要求,只有特定时机才要求该公务员滥用职权。这时候就很难判断行贿受贿性质。


收受贿赂是违法犯罪行为


也就是说,即使掌握了上面几个标准,其实还是很难判断收受财物的性质。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实务中的难题。不过尽管如此,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心存侥幸,行贿受贿往往是个渐进的过程,跟吸毒一样,一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要关上就很难。

除了上述标准以外,我还给大家透露点简单的判断标准。朋友跟我说,在纪检部门,其实有非常简单粗暴的判断行贿受贿的标准,举个例子,你是公务员,你的服务管理对象给你送了以下财物,那么在纪检部门那就响起了警报:

1、高档茶叶。普通的茶叶,一般认为是礼尚往来,但是收受高档茶叶就涉嫌行贿受贿。其中,金骏眉及同等茶叶在纪检部门挂了号,收受这种茶,一般就涉嫌受贿。

2、高档烟酒。普通的烟酒可以参考上面的情况,其中和天下、九五之尊等天价烟,在纪检那边挂了号。茅台、五粮液及同等价值酒在纪检那边挂了号。

3、购物卡、现金。购物卡等同于现金,这没什么好说的。本身就属于贿赂。收受购物卡、现金警报级别最高。


所以广大党员、公务员、公司企业中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如果有人送你上面提到的东西,一定要严词拒绝,否则可能终身悔恨。因为这不是礼尚往来,这很可能是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