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早学会走路越好?遵循成长规律,不晚于15个月龄就好

文|全文共1950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

“哎呀,娜娜妈,我家囡囡10个月就会走路了,你们家这都15个月了,怎么还在地上爬呀,还是我家宝贝聪明。”

娜娜妈听了只是笑笑说:“可能是我们娜娜大器晚成吧!”

相信很多家长们都听过这样炫耀的话,很多人都把过早的走路当作一项本领,但殊不知学会走路太早也不是一件好事

太早学会走路会给宝宝的成长发展带来很多的危害,比如损害视力、影响下肢的发育等等。因为人类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幼儿视力还未发展完全,过早的站立行走,会让他们努力想要看清远处的物体,眼睛不断的调整焦距,进而造成眼睛疲劳,从而对视力有影响。

再说了,孩子的腿脚发育也还未完全,因为长久待在妈妈腹中的折叠状态,宝宝的骨骼还比较柔软,这个时候直立行走,下肢不能够完全承担全身的重量,孩子的腿就容易变形,长大以后容易变成X形腿O形腿,还有变成扁平足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也想知道,到底孩子多大会走路更好?其实,这个时间点并不是一定的。我家大宝15个月还不会,到16个月才摇摇晃晃往前走。。而二宝10个月已经着急走路。

捕捉前兆,正确get孩子走路的时间点

那说了这么多,到底多大走路才算正常?十个月,十五个月,都是正确答案

根据“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表”的数据显示:10-13个月为宝宝“站的很棒”的时间,11.5-13个月其“走的很棒”,14个月的大部分孩子能够学会走路。慢一点的娃可能18个月也会走路了,所以,10-18个月之间都是正常的学会走路的时间。

各位家长们可以比对一下自家的孩子是否在这个范围内,如果18个月还不会走路,可以带宝宝去医院看一看。

如果有家里的孩子正处于10-18个月的区间内,各位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稍微留心一下孩子的行为,可能某些行为预示着,他要学习走路了。

1、

育儿专家崔玉涛先生说: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

学会走路之前,孩子必须经历坐立、爬行、站立、等过程,孩子能够快速而平稳的爬行,也就预示着他快要进入站立的阶段了。专家建议孩子爬满500小时再去走路,这样不仅有很好的协调平衡能力,而且爬行能够锻炼臀部力量,使得下肢能够更好的承重。

当孩子已经爬行了一段时间,而且爬行非常顺畅,喜欢尝试多种方式爬行,还能轻松避开障碍物。这就预示着孩子的肌肉得到发展,代表孩子初步具有走路的能力,接下来就要看宝宝们学习走路的兴趣有多浓了。


2、

当孩子对学习走路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就不会满足于爬行,而是站起来扶着东西慢慢走。

家长可以利用家里的扶梯、墙等辅助孩子走路。发育缓慢的宝宝家长们也不要着急,去伸手拉孩子起来走路,一定要记住,等他有意愿学习走路再说。

孩子处在学步期,三方面照顾好

在宝宝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们多多帮助,有些家长们会让孩子使用学步车学走路,实际上这样并不利于他们学习走路。

美国儿科学会(AAP)的研究表明:学步车容易减缓孩子运动发育,并且对走路姿势有一定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有一些安全隐患,比如不小心翻下楼或者车子翻倒。

所以家长们只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帮宝宝学习走路就好,不需要特意购买过多的辅助道具。

首先是环境安全。

安全问题不容小觑,特别是地面和家具拐角。太硬的地面容易造成孩子摔伤,太软的地面不容易学习走路,家长们可以使用薄厚适中的地毯产品辅助孩子学习走路。

另外,家具拐角是危险的位置,尖锐的硬家具容易磕到孩子,最好在拐角处贴上包角,这样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磕磕碰碰就能少些疼痛和危险

其次是穿着舒适。

学习走路的过程中,穿着也非常重要,给孩子穿吸湿排汗材质的衣服,因为走路耗费宝宝大量的精力,也需要穿着

轻薄合身的衣物,这样更方便他们大幅度的乱动;

另外,一双合适的鞋子也很必要,走路对鞋子要求比较高,最好是防滑的、稍微大一些的鞋子,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孩子脚丫的舒适度。如果家里有条件,还可以购买护膝护肘这类护具,防止孩子娇嫩的皮肤被磕破。

最后还要适当陪伴。

如果宝宝已经十几个月了还不会走路,各位家长也不要太焦虑,先看一下孩子是不是穿的太厚造成活动不便,如果是,就要及时给孩子调整衣物,然后多些耐心陪伴孩子,如果宝宝是因为害怕摔跤而不愿意学习走路,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一根手指慢慢引导孩子

有时候就放任他们

自由自在的爬,可能突然有一天,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他会站起来了。很多走路晚的宝宝都是这样的,爬够了足量的小时数,能够非常稳的爬行,不到一周就学会了走路。所以,不到18个月前,就让宝宝们尽情自由的爬吧。

枕边育儿寄语:

关于孩子走路早晚的问题,相信看过这篇文章,家长心里已经有数了,最后再总结一下:正常的宝宝走路时间段是在10-18个月,过早或者过晚都不好。家长要做的就是遵循自然的规律,不需要父母过多干涉,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老师教孩子性知识被家长投诉?性教育启蒙张不开嘴,遭罪的是孩子

相关链接二:所谓提倡"快乐教育",就是不让孩子学习吗?刘欢老师:后悔了

相关链接三:强推娃不如合作:《小欢喜》三类高考妈妈,揭示教育的前提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