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儿心世界》—童年里,我的爸爸

爸过世已经15年了,那年他才60岁,我38岁。对于爸爸来说,60岁的年龄不算老,对于我来说,38岁的年龄也不算小。但是他匆匆一生阅尽沧桑,而我只能说略变成熟。现在回忆起来,我的爸爸一生坎坷,稍微有些传奇,却也更多的抱憾。

我的家乡是太子河畔的一个小村庄,那是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爸爸个头不高,一米七多点,肤色挺白的,眼睛有神,头脑聪明。虽然没念多少书,但是口才好,爱看书,古书诗词都喜欢,而且记忆力好,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把书里的东西添枝加叶的讲出来,因此,人脉很好。爸爸16岁就进工厂上班了,是镇上的农机厂,吃商品粮的工人阶级呢。进厂之后爸爸钻研业务,什么车钳铆电焊,爸爸全行而且拔尖儿,在同行业技术大赛上都获奖。姥爷是厂长,资深老干部,慧眼识人啊,把二女儿嫁给了爸爸,就有了我。听姑姑说啊,我下生的时候奶奶心情很不爽,说:“生个丫头片子,赔钱啊!”哈哈,奶奶是个重男轻女的古董。后来又有了俩弟弟,奶奶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不行的。

小时候,爸爸在我们眼里乃至亲戚朋友街坊四邻的眼里都是大能人。他在厂里业务好,什么都会做。家里用的饭勺菜勺大马勺,耙子镐头等农具,都是爸爸自己打的,钢件儿的,不上锈,求他干活的人太多,爸爸基本上有求必应,因此,爸爸的人缘好,口碑也好。正因为爸爸是个业务型技工,所以他做什么事都有高度有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一样。

爸爸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武术。这是很特立独行的事情,在当时的农村来说绝无仅有。也不知道他和谁学的,每天早上都要拳脚嘿哈的练上一阵。记得有个徐州的远亲,每年都要特意来两次和爸爸切磋武术。那时我和弟弟还小,但也清晰的记得爸爸翻跃一人多高的大墙基本是搭手就过,轻巧极了。街坊邻居也有他的粉丝,时不时的聚在一起和爸爸学几招儿,院子里经常可热闹了呢!

我和弟弟当然是爸爸的徒弟。从小他就教我们三个下腰,踢腿,前后翻,侧翻,空翻,一字马简直太小儿科了。他教我们仨姊妹那是相当严厉的,爸爸常说:“武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你们先从筋骨皮练起,得禁得起摔打”。他训练我们都是有明确指标的,每天翻多少跟头,踢多少下腿,下多少次腰......少一个都不行。我们也挨过打呢,因为训练时也疼啊,毕竟小孩子啊,但是不经常,爸爸严厉之中也挺有耐心,练习时非常小心的保护我们,所以没有受过大伤。在爸爸的耐心又严厉的训练下,我们都有不错的成绩,我家胡同能有100多米,我和弟弟经常翻跟头时是从这头翻到那头,一翻就是百八十个,气不长出面不改色的,那是相当的厉害。就凭这个,上学以后都在运动会上表演过,而且不止表演一次,得过奖状。爸爸常告诉我们,就是玩儿,也得玩出点与众不同。我和弟弟们的基本功真的好厉害,可惜没有坚持下来,到我14岁的时候,工厂转制,爸爸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这个爱好也搁置了,我们也就荒废了这项运动。现在想想,当时爸爸咋不把我们送武术队或者杂技队呢,我和弟弟遗传了爸爸的基因,也许能名师出高徒呢……嗨,都是梦啊!

知道为什么我们有时间被爸爸这样训练吗?因为那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我们上学都晚,上学之前都是散养型的。我都9岁才上一年级,所以有的是时间玩儿。现在想想,不上幼儿园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玩的那叫嗨,啥事没有,变法儿的玩,天天都是妈妈可嗓子喊回家才能回家。在看看现在的孩子,真可怜!

可以说上学之前的玩童时光里,爸爸给了我面对人生的第一道秘籍,那就是毅力和坚持。虽然爸爸只是教给我和弟弟一点武术的皮毛基本功,即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但是在训练我们的那几年里,我们是付出汗水的,付出的也是坚持和毅力,这种韧劲儿影响的是我们的一生。我和弟弟现在也人到中年,但是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腿脚的灵活性是同龄人甚至是年轻人所没法比的,这都得益于儿时的训练。

童年时光,爸爸是伞,遮风挡雨;爸爸是天,胸怀无限。感谢爸爸,带给我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