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其实是在割韭菜?识破“韩信假象”,才能不重蹈覆辙

01 韩信不傻,陈馀不弱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大多数情况下,那都是赌徒的托辞。

项羽不是赌徒,韩信当然更不是。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两位都是年少成名,项羽25岁打巨鹿之战横空出世,韩信27岁“背水一战”名扬天下。

西楚霸王项羽雕像

表面看来,项羽是凭借血气之勇破釜沉舟,九战九胜大破秦军。但实际上,项羽并不是一上来就正面硬拼,而是巧妙的划了一个弧线,借道齐国渡过黄河,出其不意从侧翼出击。先由悍将英布攻占秦军运粮的甬道,隔断了东郡章邯部与巨鹿王离部的联系,切断了王离兵团的后援,后又死守甬道,逼退章邯的反扑,才全力出击来救巨鹿。城下的秦军此时腹背受敌、粮食断绝,仓促间进行战术决战,落入了项羽最擅长的节奏之中,最终崩盘。

巨鹿之战示意图(据李开元先生《秦崩》)

项羽是险中求胜,却绝非莽撞行事,他打出的,是相对来说最有利、最保险的组合拳。

再看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更是如此。他的背水阵,形势其实远比项羽稳当的多。

公元前204年,韩信要出太行山井陉口打赵国,对手是成安君陈馀的二十万大军。井陉口是著名的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扼守一条几十公里的狭长山道,易守难攻,不太适合大兵团作战。汉军本就是外线作战,缺兵少粮,最怕一旦冒进,被陈馀前后夹击,堵在井陉口的胡同里,活活耗死,最希望对方弃守险要,攻出来野战,那样还能争一争胜负。

太行八阱

事实上,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也是这样给陈馀献策的,建议前端卡住脖子、侧后方偷袭,断其粮道,不出几天,就把韩信拖垮了。然而陈馀却拒绝了这个建议,理由是,在优势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还不出战,会令“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执意将汉军让出山口,在正面打大兵团歼灭战。

作为乱世诸侯,陈馀显然不是草包,此人无论文才、兵法还是权谋,均为一时之选。当年正是他一封书信,劝降了秦将章邯;还是他,辅助武臣扫荡河北,独立平定叛将李良,从齐王田荣那里借兵起家,襄助赵王歇复位,实际掌控着赵、代两国的国政。应当说,韩信这个对头,实力足够硬。

影视作品中的陈馀形象

至于陈馀的战略选择是否得当?李左车作为职业军人,算的是军事账,陈馀作为一方诸侯,算的其实是政治账,双方各有道理。

从政治上来说,陈馀新任代国国王和赵国国相,正是需要树立权威、捞政绩的时候,既然胜局十拿九稳,那何不大张旗鼓打一场大胜仗呢?从陈馀如此在意诸侯对他的评价来看(诸侯谓吾怯),待他攒够了声望和实力,便要取赵王歇而代之,也未可知。

那么赵军当真能轻松获胜吗?既如此,为何却被汉军痛打一顿呢?且往下看。

02 背水一战割韭菜

军事账、政治账,最后都没算过韩信的谍报账,赵军将帅的战略决策,已被韩信全盘掌握。想来,与韩信同行的张耳,曾在赵国境内做过常山王,联络一些耳目通风报信,应该不算难事。知晓了李左车建议无效,汉军后顾无忧,韩信这才大胆深入险地,在井陉口内三十里扎营。半夜时分,韩信又突然下令,挑选二千精锐骑兵,携带红旗,秘密去山上埋伏,事前面授了机宜。

井陉之战形势图(据李开元先生《楚亡》)

第二天一早,韩信亲率一万人出井陉口,在河边搞了那出著名的背水扎营,惹得对面的几十万赵军“望见大笑”。喜欢看电影的人都知道,这是编剧的套路,大反转马上就要上演了。这诡异的场面,后来被刘慈欣又演绎了一遍,那便是《三体Ⅱ》中,地球联合舰队大摇大摆迎击三体水滴的桥段。

后面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了。

汉军与赵军激战,韩信故意丢下战旗战鼓败逃,引得赵军倾巢出动,来抢战利品。汉军退到河边,已经无路可逃,只好回头拼死一战。赵军这边,本以为胜券在握,要来打扫战场的,结果遇上了一帮决死拼命的,打着打着就怯了。

关键时刻,那二千汉军精骑突然趁虚而入,掏了赵军大营,遍插汉军的红旗。赵军见老巢都给掏了,一时阵脚大乱,纷纷溃逃,汉军则前后夹击,斩杀了成安君陈馀,俘虏了赵王歇、广武君李左车,一战功成。

背水一战古战场(据李开元先生《楚亡》)

综合史料来看,韩信手上大约有两到三万人,真正背水扎营的,只是先头那一万人,他还有的是后手,况且,还有那二千精骑的埋伏,天降奇兵直插赵军后心,这名义上的“背水一战”,其实摆的是个“韩信假象”,打的并不险。因为战前精细的谍报工作,对方将帅的脾气秉性,用兵韬略,临阵部署,韩信了然于胸,战局早在设计之中,这才是“背水一战”以少胜多的根本所在。

反观陈馀,输的不是实力,而是在谍报工作上,甚至可以说,陈馀对韩信就是睁眼瞎。就说一个最基本的战前情报:对方有多少兵力?按《史记》的记载,陈馀信心满满地告诉李左车:“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OMG!您这情报是哪儿来的?动一动嘴皮子,就是十倍的差距啊!后来班固写《汉书》,可能也觉得这个大嘴太离谱了,就把这句话改成了“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能”,帮陈馀圆了圆场。

今日石家庄井陉县的陈馀祠

按照这个逻辑,陈馀是以二十万大军坐镇主场(这个数目应该有虚报),对阵韩信的几千疲兵,他的迷之自信,就是源自于此。

再或者,是汉将张耳通过他在赵地的耳目,给对方递了假情报?但正史并无记载,今人也只好自开脑洞了。

最令人惋惜的是,韩信用兵,最惯于做伪装、使诈术,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袭破了三秦;后来声东击西偷渡黄河,一举攻灭魏国,这些情报路人皆知,并不难搜集,陈馀却不放在心上。他眼看对方一反常规背水扎营,居然毫不起疑,仍不制止赵军的倾巢出动,这就是自己作死了。

用今天的话来讲,这就是可爱的“韭菜”。井陉口背水一战,就是韭菜被“韩信假象”所蒙蔽,落入“陈馀陷阱”,惨遭收割的经典案例。

03 “韩信假象”的现代版

老祖宗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无论战场、职场,甚至情场,道理都是相通的。

韩信与陈馀在谍报上的差距,就像后来的中途岛海战,美军以先进的PBY—卡特琳娜水上侦察机PK日军靠裸眼瞭望的普通侦察机,前者早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PBY—卡特琳娜水上侦察机

在创投圈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行业,看起来很暴利,而你又不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它的人,那么此处一定有陷阱!”这就提醒各路群众,如果不想当韭菜,一定要注意市场分析、信息搜集,看破那些“韩信假象”,切勿盲动,落入“陈馀陷阱”。

好比前几年害人不浅的“奶茶传销”,其本质,简直跟“背水一战”如出一辙。

开奶茶店铺面小、成本低、流转周期快,关键还很暴利,传统珍珠奶茶的毛利在90%以上,即使是水果+鲜奶调配的“良心奶茶”,毛利也在70%以上。就在大约三年前,一个茶水品牌的加盟店,动辄几十上百家众,成为许多大学生和工薪族白手创业的首选项之一。这与背水列阵、满地战利品的“韩信假象”何其相似。

忙碌的奶茶店

当然,如果是韩信,必定要仔细侦查,或者看到“事为反常必有妖”,直接拂袖而去了,而换作是“陈馀”们,大喜之下,想必还是要撸起袖子,大打“歼灭战”。

真实情报是,正因为奶茶店门槛低,工艺简单,谁都可以做,市场早就红海一片。产品貌似暴利,却是同质化程度高,谁家辛苦开发一个网红爆款,不出几个月就会泛滥。仅仅2017年一年,全国奶茶店开业9.6万家,倒闭7.8万家,能活下来的不足五分之一,有幸还能盈利者,更不知几何。

各色珍珠奶茶

这种情况下,最轻松的营运方式,自然发展下线做加盟,然后卖装修、卖设备、卖原料……一次吃饱,哪管下线瓦上霜。这便是“奶茶传销”一词的由来。此时,如果一时失察,落入了“陈馀陷阱”,像赵军一般,倾巢出动去抢战利品,那结局也会是一样——连老巢(老本)也丢了。

04 论韭菜的正确打开方式

易中天先生曾说,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取胜的人,无疑都是能洞悉人性的人。陈馀一代枭雄,怎么就中了“韩信假象”,被割了韭菜,还是一个“贪”字作祟,野心爆棚之下,贪功贪政绩,失去了理性判断。

当年韩信的身边,就坐着陈馀曾经的创业伙伴张耳,对陈馀了如指掌,韩信是否因此而洞悉了陈馀的心思,这才大胆布阵?

这已经不重要了。

井陉口内秦皇古道上的千年车辙

重要的是,井陉口内秦皇古道上的千年车辙,已经足够深刻了,今人切勿重蹈覆辙。

如今看来,陈馀已经集齐了作为一枚“韭菜”的所有特质,足够后人引以为戒,绕着走了。如果还不够,那就再加上中华传统经典,也就是江湖骗术大全的《阿宝篇》中的名句:

贪者必贫,君子以为大戒!

【完】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