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真的防水嗎?盧偉冰強行科普P2i,IP68防水防塵真有用?

下下週紅米 Note 7 Pro 就要發佈,身為紅米品牌總經理的盧偉冰正在給新機預熱,自曝了一部分新機賣點:

驍龍 675,索尼IMX586,4800萬超清相機,6GB+128GB存儲,整機P2i 生活防水。




順帶給 P2i 技術做了下科普:

P2i 鍍膜防水最基本原理就是通過在物體表面鍍一層斥水膜來降低物體的表面自由能。物體的表面自由能越低,斥水性越好,例如蠟狀物表面自由能大約是 3。




那麼問題來了,P2i 防水和我們平時經常聽的 IP68 有什麼區別?原理是什麼?能保證水下拍照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

IP68,平時新品手機只要擁有 IP68 級別的防塵防水,這就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賣點,各大廠在宣傳時基本不會忽略掉。

因為 IP68 等於你能在深度超過1米小於2米的水中帶機自由玩耍不超過30分鐘。




衡量防塵防水的標準是什麼?

IPXX(0~8)裡的數字,指防水等級標準(0~8級),是國際工業防水等級標準IPX和日本工業防水標準JIS等級的統一標準。一共分為9級(0~8)。




第一個 X 為防塵等級係數

,第二個 X 為防水等級係數。




防塵係數有0~6等級,防水系數有0~8等級。

對於手機來說,1-4級防塵基本跟沒有保護效果一樣,所以手機一般使用的都是5-6級防塵,當年的摩托羅拉Defy就是採用的6級防塵,iPhone 7/7P 採用的也是最高的6級防塵。

至於防水水平,三星 S8 和索尼 Xperia XZ Premium 等採用的都是最高等級8級的防水系數。




接下來說 P2i,在網上能找到 P2i 公司的介紹,這家公司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英國,專注納米防水技術。




跟小米和華為都有合作。(例:華為P8的防溢納米塗層。)



目前手機防水大致分為兩種:結構防水和納米鍍膜。(P2i 就是做納米防水塗層技術的公司)

像三星、iPhone 7 這樣的高強度防水手機,防水標準達到了 IPx7 級別以上,都是採用的結構防水。

結構防水在產品設計初期,也就是一開始就通過機械物理密封的方式實現防水。


通過減少機身的拼接,減輕對機身裸露縫隙密封的壓力,再通過防水膠條和密封圈作為後備的保護手段,讓機身整體的防水能力增加。而至於手機的很多結合處,是以防水膠條保持連接,這樣就能夠阻擋灰塵及液體的入侵。




而納米鍍膜則是在手機生產線的中後期加入一道工序,通過霧化鍍膜的方式在手機電路板、外殼、耳機孔、充電口等部位用斥水塗層覆蓋表面,實現產品從內部到外部的保護。




怎麼理解霧化鍍膜呢?

其實很簡單,產品會先在極度乾燥的空氣中放置2小時,將生產和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清除,然後放入專業設備中進行鍍膜處理,斥水塗層覆蓋在元器件表面,從而減少進入設備的水量,形成一個保護塗層。

一旦液體和塗層接觸,就會凝成水珠滾落。




那經過 P2i 處理後的手機能達到多少防水級別?

目前只能實現 IPX2 左右的防水級別,相比能實現 IPX6 以上的結構性防水手機,這種納米防水級別並不高。(輕度防水)

稍微淋點雨和掉水裡立馬撈起,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要是長時間水下拍攝,那可能夠嗆。




不過,即便是防水級別已經達到了IP68,只是防生活濺水,也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防水,如果有液體流入機內,也可能會損壞手機主板,但若是IP68+P2i,那就給手機主板加了一層保護,防水效果就更好。(目前不論哪種防水技術,都有進水的可能性)

雖說 P2i 的防水技術不能維持長時間在水中浸泡,但這種防潑濺的保護層,沒有強酸強鹼的破壞,可以達到終身防水的效果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減輕了手機廠商們的在維修上的壓力,成本也更低。

據 IDC 數據顯示,在所有送修的設備之中,液體侵入是繼碎屏之後的第二大損壞原因,佔比高達 35%。2015 年全球約有 3.28 億部智能手機因為液體侵入而受損,由於液體侵入而造成的損失則高達 967 億美元。




P2i 公司首席運營官及亞洲區總裁黃茂原說:“P2i 的防水成本不到平均產品銷售價格的 1%,但可以降低產品 40% 的返修率。”

華為 P9、Mate 等手機都採用了 P2i 納米防水技術,即將登場的紅米 Note 7 Pro 也採用了,可以預見,將來手機防水很可能會成為標配,不論是高端機還是低端機,不論是採用納米鍍膜還是結構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