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目前,各学校在积极响应国家新政策,为小学生制定新颖的德育教育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其也相继将德育工作放在学生教育的首位。

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儿童的德育意识不高,无法自主学习德育内容,进而增加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并导致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呈现整体不高的情况。因此,下文针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展开叙述,以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质量。

一、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形成性格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性格。小学生由于思想单纯,在生活中没有足够的经验,缺乏对生活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可塑性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以学习德育内容,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日常积累,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态监督学生学习,针对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加以引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农村地区,教师的责任重大。由于很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挣钱,学生大部分选择住校或者跟祖父母住在一起,祖父母对学生缺乏关心与呵护,导致学生失去关爱,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德育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关爱学生,并改善小学生的精神面貌,贯彻落实新型的德育工作内容,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二、浅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目前,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其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确保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实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下面从明确实施目标、改变德育方法、结合校外活动等方面细致的分析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

1. 明确实施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标对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推进作用。教师应在德育教育中为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德育内容,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教师作为修剪祖国花朵的园丁,不仅应将本职工作做好,还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注重学生德育的发展。教师应掌握具体的教学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展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到德育学习中。

在农村地区,电子设备的发展不够完善,教师应克服现代技术的缺失,进而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质量。如,在班级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两名学生,一名学生将垃圾随地丢在地上;另一名学生则是将垃圾放在垃圾箱中。通过为学生设计如此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哪位学生做的对。教师可以随机抽选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讲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怎么做,有效的指导学生德育学习,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2. 改变德育方法

德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需要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改善传统德育教学方法的弊端,结合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生活中的德育事件,如,小学生将捡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等,并对此进行评价。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另外,教师应将教学课堂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改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班级中畅所欲言,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3. 结合校外活动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与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教师为学生准备工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操场捡垃圾,使学生形成保护家园的意识。教师将校外活动作为增强学生德育水平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中德育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十分重要,任重道远。因此,教师应应大力贯彻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健全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运用多种灵活的措施展开德育教学工作,进而推动农村德育工作进入新阶段,以帮助学生塑造全新的性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意识,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快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