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曹操誅殺前,7歲女兒說了9個字,曹操:一起殺掉!

孔融是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同時,孔融還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家學淵源,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

孔融天資聰穎,“幼有異才”,他的幼年和少年時代有許多“光輝事蹟”。

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並被寫入了《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十歲時,孔融被名士陳韙調侃“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當即反唇相譏“想君小時,必當了了”,一句話噎得陳韙面紅耳赤。眾人都稱讚孔融機智,李膺更是稱讚他“必為偉器”;

十六歲時,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因罪被通緝,投奔孔家,孔褒不在,孔融自作主張收留張儉。事情敗露後,兄弟二人與母親“一門爭死”,結果朝廷只治了孔褒的罪。哥哥的死成就了孔融,“融由是顯名”。

後來,孔融受到司徒楊賜的徵召,開始步入仕途。孔融不畏權貴,敢於直言,名氣越來越大,“海內英俊皆信服之”。

曹操掌權以後,孔融知道曹操終究是要篡奪漢室的,所以心中對曹操十分不滿,立志要平定國家的危難。可是孔融這個人自視清高,卻缺乏才能,“負有高氣”、“才疏意廣”,因此並沒有什麼現實的作為。

孔融少時成名,難免有些心高氣傲、豪放不羈,他始終貫徹“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式的語言風格,經常毫不遮掩地頂撞曹操。

曹操曾因饑荒戰亂頒佈過一道禁酒令,但孔融喜歡飲酒,他不僅不願意遵守禁令,還三番五次給曹操寫信進行反駁,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曹操征討烏桓時,孔融又到處譏笑曹操欺負弱小,一味挖苦嘲諷。

曹操攻下鄴城後,聽說袁紹的兒媳甄氏貌美,想要將其納為妾室,但沒想到兒子曹丕捷足先登,先將甄氏納為了妾室。這件事被孔融知道以後,他立刻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周武王消滅商紂王以後,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曹操以為信中所說是真的,就翻閱典籍查找,卻找不到關於此事的記載。曹操便叫來孔融詢問,孔融輕蔑地說:“以現在的事情來推測,必定是這樣的。”曹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孔融在諷刺他。

孔融想法設法羞辱曹操,“發辭偏宕,多致乖忤”,但是曹操顧忌孔融的名士身份,一直容忍他,“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

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遭到同僚誣陷。曹操早已對孔融忍無可忍,就趁機指使下屬告發孔融“招合徒眾”、“欲規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跌蕩放言”等罪名,將孔融判為死罪。

孔融被害時,他的兒子九歲、女兒七歲,二人因年幼得以保全。孔融被捕,家中亂作一團,兄妹二人卻不為所動,依舊專心對弈。身邊的人問他們:“父親被捕,你們為什麼視若無睹?”妹妹回答說:“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這句話就是成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出處。

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有人把孔融女兒的這句話稟報給了曹操,曹操便下令將孔融的兒女一起殺掉。行刑時,妹妹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說完,“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當時的人都感到敬佩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