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东一去旅游首选青烟威,日照潍坊东营为什么很少被提起?

近年来,大美山东的品牌日益深入人心,但对众多游客来说,“五一小长假”来了,一想到旅游,还是首选青烟威,日照潍坊东营为什么很少被提起?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以下四点可见一斑。

一、历史影响不可忽视

青烟威都是在清末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列强对青烟威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它们的发展,使它们成为胶东半岛上的重要港口和工商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承其旧例,继续建设青烟威,尤其是青岛。


​而日照、东营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在兖石铁路通车前,日照是隶属于临沂地区的小县城,日照的石臼港和岚山港都是渔村。在胜利油田开发前,东营是隶属于惠民地区(滨州地区)的一块盐碱地。 潍坊位于胶济铁路的中点,在过去火车速度极慢的时代,连接两个大城市的铁路的中点往往能发展起来,凭借为旅客提供餐饮、住宿、生活服务开始,逐渐发展出货运、中转客运、手工业、初级机器工业,最终形成一座新兴城市。河南郑州(平汉铁路中点)、河南驻马店(平汉铁路郑州至汉口段中点)、江苏无锡(沪宁铁路的中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而且,山东济南在近代的发展,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它处于津浦铁路的中点。


从历史原因来看,青、烟、威>潍坊>>日照、东营。

二、地利影响最直接

青烟威都是优质海港,青岛在胶东半岛东南,南面黄海,地理位置最佳,威海北面黄海,地理位置次之,烟台在渤黄交界处,地理位置更次。

而且,由于胶济铁路的修建,让青岛获得了广大的腹地,不但大半个山东省成为青岛的腹地,青岛还借助铁路枢纽济南接入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极为有限的铁路网,进一步扩大了其腹地,让青岛获得了比烟威更多的发展机会。烟威的铁路运输一直远远落后于青岛。 日照也是海港,但是它发展较晚,而且地理位置上被青岛和连云港挤压,如果不是省里和中央将日照港的定位为煤炭出口港(兖石铁路终点在石臼,晋中南铁路通道[瓦日铁路]终点在岚山),日照就不存在发展成货运港口的可能。


潍坊市区远离海洋,而且由于莱州湾日益淤积,它已经没有海港。但是潍坊位于胶济铁路的中点,不但在近代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将部分工业企业布局在了潍坊,当时潍坊的工业仅次于济南青岛和淄博。改革开放以后,潍坊的发展仍然要利益于胶济铁路中点的地理位置,铁路让潍坊出产的工农业产品能更快地销售出去。 东营处在黄河三角洲,淤积严重,本身就没法开辟为海港,而且黄河—运河船运从清末以后就快速衰败,东营就更没有发展水运业的机会了。


地理原因:青>>威>烟>潍坊>>日照>>东营

三、政策变化是关键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青烟威,尤其是青岛,一直是政策的宠儿。不解释。

潍坊被政策宠过一段时间,但是当时政策更倾向于青岛和淄博。在改革开放以后,被宠惯的淄博适应不了市场经济而衰落,潍坊抓住了机会迅速崛起。

日照和东营都被政策宠过,几乎是宠上了天。日照在短短四年内从县经过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中央甚至将江苏连云港市长跨省调到日照担任市委书记,为了促进岚山港的发展,国务院又将岚山从街道办事处升格为市辖区。然而日照本身底子太薄,一旦政策不再优惠,高速发展的势头就戛然而止。今天日照作为一个地级市,其GDP还不如毗邻的青岛市黄岛区。

东营是因为胜利油田而受到政策宠幸,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东营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上拔地而起,在国务院的关怀下,东营从矿区快速升格为地级市,一如淄博、枣庄旧例。它是山东省第五个地级市,建市历史早于烟台威海潍坊。然而随着油田产量的下滑,东营也逐渐步入衰退,兴也勃,衰也忽。


目前山东省关于城市定位的政策仍然极大偏向青岛,对烟台有一定幅度的倾斜。在2015年省里公布的城镇化建设白皮书中明确指出,要在2030年将济南、青岛建设成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将烟台、临沂建设成人口超过300万的二类大城市,将包括潍坊、威海、东营在内的若干城市建设成人口超过100万的一类大城市,将包括日照在内的若干城市建设成人口超过70万的中等城市。要容纳人口就得发展经济,建设第二三产业,要发展经济就要有政策倾斜,因此可见,在题主给的6个城市中,青岛仍然会得到最多的政策优惠,烟台次之。

政策原因:青岛>>其他城市,烟台>除青岛之外的其他城市,日照和东营的勃兴与政策密切相关。

四、深度思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知名度与文化宣传有关,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青烟威的知名度来源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得益于历史机遇、地理位置、政策优惠。 潍坊的知名度不如青烟威,是因为经济不如青烟(比威海强),经济落后于青烟的原因是历史机遇、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比青烟差很多。潍坊由于地理和人口的原因,工业基础比威海雄厚,经济优于威海。

日照东营的知名度更低,是因为经济更落后,经济更落后的原因是历史机遇差、地理位置差,政策倾斜差。 关于山东的沿海城市,题主还漏了一个滨州。滨州过去和东营一样都隶属于惠民地区(滨州地区),后来东营设市带走了惠民地区大部分的海岸线。


滨州的海岸线太短而且市区离海太远,很少有人把滨州当作沿海城市来看待。

日照开放的比较晚,东营是资源型城市,对海洋依赖不大,潍坊的海很少,而且都是滩涂为主,日照82年建市,87年升地级市,短短30年从县城发展成现在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