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東一去旅遊首選青煙威,日照濰坊東營為什麼很少被提起?

近年來,大美山東的品牌日益深入人心,但對眾多遊客來說,“五一小長假”來了,一想到旅遊,還是首選青煙威,日照濰坊東營為什麼很少被提起?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以下四點可見一斑。

一、歷史影響不可忽視

青煙威都是在清末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列強對青煙威的建設客觀上促進了它們的發展,使它們成為膠東半島上的重要港口和工商業城市,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承其舊例,繼續建設青煙威,尤其是青島。


​而日照、東營長期以來不受重視。在兗石鐵路通車前,日照是隸屬於臨沂地區的小縣城,日照的石臼港和嵐山港都是漁村。在勝利油田開發前,東營是隸屬於惠民地區(濱州地區)的一塊鹽鹼地。 濰坊位於膠濟鐵路的中點,在過去火車速度極慢的時代,連接兩個大城市的鐵路的中點往往能發展起來,憑藉為旅客提供餐飲、住宿、生活服務開始,逐漸發展出貨運、中轉客運、手工業、初級機器工業,最終形成一座新興城市。河南鄭州(平漢鐵路中點)、河南駐馬店(平漢鐵路鄭州至漢口段中點)、江蘇無錫(滬寧鐵路的中點)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而且,山東濟南在近代的發展,部分原因是得益於它處於津浦鐵路的中點。


從歷史原因來看,青、煙、威>濰坊>>日照、東營。

二、地利影響最直接

青煙威都是優質海港,青島在膠東半島東南,南面黃海,地理位置最佳,威海北面黃海,地理位置次之,煙臺在渤黃交界處,地理位置更次。

而且,由於膠濟鐵路的修建,讓青島獲得了廣大的腹地,不但大半個山東省成為青島的腹地,青島還藉助鐵路樞紐濟南接入了清末民初時期中國極為有限的鐵路網,進一步擴大了其腹地,讓青島獲得了比煙威更多的發展機會。煙威的鐵路運輸一直遠遠落後於青島。 日照也是海港,但是它發展較晚,而且地理位置上被青島和連雲港擠壓,如果不是省裡和中央將日照港的定位為煤炭出口港(兗石鐵路終點在石臼,晉中南鐵路通道[瓦日鐵路]終點在嵐山),日照就不存在發展成貨運港口的可能。


濰坊市區遠離海洋,而且由於萊州灣日益淤積,它已經沒有海港。但是濰坊位於膠濟鐵路的中點,不但在近代得到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也將部分工業企業佈局在了濰坊,當時濰坊的工業僅次於濟南青島和淄博。改革開放以後,濰坊的發展仍然要利益於膠濟鐵路中點的地理位置,鐵路讓濰坊出產的工農業產品能更快地銷售出去。 東營處在黃河三角洲,淤積嚴重,本身就沒法開闢為海港,而且黃河—運河船運從清末以後就快速衰敗,東營就更沒有發展水運業的機會了。


地理原因:青>>威>煙>濰坊>>日照>>東營

三、政策變化是關鍵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青煙威,尤其是青島,一直是政策的寵兒。不解釋。

濰坊被政策寵過一段時間,但是當時政策更傾向於青島和淄博。在改革開放以後,被寵慣的淄博適應不了市場經濟而衰落,濰坊抓住了機會迅速崛起。

日照和東營都被政策寵過,幾乎是寵上了天。日照在短短四年內從縣經過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中央甚至將江蘇連雲港市長跨省調到日照擔任市委書記,為了促進嵐山港的發展,國務院又將嵐山從街道辦事處升格為市轄區。然而日照本身底子太薄,一旦政策不再優惠,高速發展的勢頭就戛然而止。今天日照作為一個地級市,其GDP還不如毗鄰的青島市黃島區。

東營是因為勝利油田而受到政策寵幸,在短短几年時間裡,東營在黃河三角洲的鹽鹼地上拔地而起,在國務院的關懷下,東營從礦區快速升格為地級市,一如淄博、棗莊舊例。它是山東省第五個地級市,建市歷史早於煙臺威海濰坊。然而隨著油田產量的下滑,東營也逐漸步入衰退,興也勃,衰也忽。


目前山東省關於城市定位的政策仍然極大偏向青島,對煙臺有一定幅度的傾斜。在2015年省裡公佈的城鎮化建設白皮書中明確指出,要在2030年將濟南、青島建設成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將煙臺、臨沂建設成人口超過300萬的二類大城市,將包括濰坊、威海、東營在內的若干城市建設成人口超過100萬的一類大城市,將包括日照在內的若干城市建設成人口超過70萬的中等城市。要容納人口就得發展經濟,建設第二三產業,要發展經濟就要有政策傾斜,因此可見,在題主給的6個城市中,青島仍然會得到最多的政策優惠,煙臺次之。

政策原因:青島>>其他城市,煙臺>除青島之外的其他城市,日照和東營的勃興與政策密切相關。

四、深度思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知名度與文化宣傳有關,屬於上層建築範疇。

青煙威的知名度來源於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得益於歷史機遇、地理位置、政策優惠。 濰坊的知名度不如青煙威,是因為經濟不如青煙(比威海強),經濟落後於青煙的原因是歷史機遇、地理位置、政策傾斜比青煙差很多。濰坊由於地理和人口的原因,工業基礎比威海雄厚,經濟優於威海。

日照東營的知名度更低,是因為經濟更落後,經濟更落後的原因是歷史機遇差、地理位置差,政策傾斜差。 關於山東的沿海城市,題主還漏了一個濱州。濱州過去和東營一樣都隸屬於惠民地區(濱州地區),後來東營設市帶走了惠民地區大部分的海岸線。


濱州的海岸線太短而且市區離海太遠,很少有人把濱州當作沿海城市來看待。

日照開放的比較晚,東營是資源型城市,對海洋依賴不大,濰坊的海很少,而且都是灘塗為主,日照82年建市,87年升地級市,短短30年從縣城發展成現在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