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男孩子,晚上还怕黑,要和妈妈睡 怎么办呢?

10岁的孩子还要和妈妈睡一张床,孩子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他自己内心里就会觉得自己是离不开妈妈的,自己是需要妈妈呵护的,这对于他的成长没有帮助,所以他会表现的很胆怯、很脆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妈妈继续呵护自己。

说说这个案例,一般遇到这样的案例,会从几个方面去考虑问题:

1、家中是否有隔辈溺爱或者呵护过度的情况;

2、孩子幼年时期是否有过心理创伤,比如惊吓、被恐吓;

3、家长是否有包办代办,该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家长总是把孩子的事情抢过来做;

4、孩子是否已经独自分房、分床睡;

刚刚家长也有说过,孩子的自理能力还不错,自己能做的事基本都会做。这方面可以排除。但是独立性方面有欠缺,也就是十岁的孩子尚不能和妈妈分房、分床睡,并且妈妈有呵护过度的表现。所以我会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家长的过度呵护方面来。

孩子与家长分房、分床睡太晚,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是由于家长对孩子在生理上的过度呵护造成相互在心理上的过度依赖。有可能是过多的呵护让孩子依恋母亲,甚至有恋母情节,也不排除母亲对孩子难以割舍心理上的距离感。有很多孩子已经很大了,妈妈和儿子心理上始终无法“断奶”的情况,所以在行为上难以割舍。

这样长大的孩子尽管和妈妈的亲子关系比较亲密,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和妈妈讲,但是和母亲过于亲密往往会让男孩子缺少男性的阳刚之气,也意味着爸爸的缺位或与爸爸的疏远让孩子更倾向于具备女性气质。他们往往比较胆小、羞怯、脆弱,比较容易哭,缺少自信。晚上怕黑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如果单纯的解决怕黑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了解清楚孩子怕黑的行为背后的症结在哪里,比如孩子是看过恐怖片,怕黑有怪物,那我们不妨带着孩子对他恐怖的这个部分多一些探索和了解,大致有这几个部分:

1、可以通过绘本知识让孩子了解天为什么会黑下来,增长一些自然知识;

2、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给他带来恐怖的那些影片或者故事,让孩子知道这些电影故事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人们是如何杜撰的,怎么发挥的想象力,孩子了解清楚了这些恐怖形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以后就会减轻恐惧感;

3、不建议总是提醒孩子胆子小之类的负面心理暗示,相反,我们更应该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当孩子做出一些突破的时候,我们就去赞赏孩子勇敢的部分

4、家里多加一些壁灯、感应灯之类的设置,让孩子在黑的环境里总是能找到光亮,慢慢的去适应黑暗。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5、和孩子一起设计他自己的房间,让孩子来布置自己未来的空间,给他对自己的房间投入感情,但是不要急着催他搬过来睡,而是陪伴孩子把活动场地转移到新房间来,让他对新房间更熟悉,有亲切感。

6、可以尝试和孩子在他自己的房间里睡,必要的时候给孩子选一个有安全感的大公仔放在他自己的床上。并且让孩子睡的时候抱公仔。

7、妈妈应该和孩子有性别的界限,可以给孩子在性教育方面多一些了解,关于隐私部分(换衣、洗澡)要避开孩子

8、爸爸要发挥亲子陪伴中积极的作用,女性本来就是阴柔居多,而男人阳刚居多,有些陪伴是母亲很难给到孩子的,所以爸爸要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常带孩子去做一些运动、探险、力量型的活动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男性的阳刚之气,体会到男性的力量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并且爸爸要对带孩子做一些男人该做的事情,经历的多了,成功的多了,孩子的能力就会增长,经验也会丰富,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不要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真正的勇敢是通过无数次的认知、尝试、经历后积累出来的,家长要适度弱化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有独立面对和担当的机会,而不是什么事都替孩子考虑好,什么事都帮孩子去处理。孩子长大了就不能再用对待幼儿的方式对待这种大孩子。我们的教育方式要跟着孩子的成长进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