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盈利模式都是抽税,区别只是向谁抽,抽多少

工厂主们从自己的工人身上抽税,也就是传说中的剩余价值。

媒体、百度等互联网们靠广告赚钱,等于把自己依附在传统商业上抽点税。

天猫这样的网购平台对商家的销售扣点5%,相当于征收5%的营业税。

美团的外卖抽佣22%,也是一笔营业税。

银行利用资金杠杆抽利息税。

所有盈利模式都是抽税,区别只是向谁抽,抽多少。这其中只有一个人能挑明了合法征税,那就是国家政府。

国家这些年在开始给企业减税了,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即只针对企业的增值部分征税。

对比下美团的营业税,假如我是商家,我有心让利给顾客,按照成本一分钱不挣卖给顾客,但美团一下给我扣22个点,我一分钱不挣,结果还倒贴22%,那我就算什么事不干,就把买进的原料转手一下,我也至少要加价22%。营业税模式会在流通环节造成很多重复征税,而如果是增值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可以说增值税比营业税要合理得多。

增值税的征收操作难度要比营业税大很多,像淘宝天猫美团这种他不可能核实你成本多少,增值了多少,他只能收营业税。

但为什么淘宝美团们不按照成本,每单交易收个几分钱就行了,而是根据交易额抽点数?毕竟,你卖100块钱的东西和卖10块钱的东西对淘宝来说成本都是一样的,都是那几个页面而已。

按营业额抽税的原因在于淘宝美团们瞅准了消费者的心理,用户愿掏的额外的交易费是和商品的价格成正比的。5元的抽税,对100元的商品不算什么,但对10元的商品就很可观了。按营业额抽税可以实现网购平台的利润最大化。

既然所有的盈利模式都是要抽税,其实在自己的员工身上抽税,将利润控制在员工工资的30%以内,是相对来说最廉价的一种抽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