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難得一見,世界館藏建盞精品一覽

建盞從14世紀傳入朝鮮開始,16世紀日本有明確文獻記載,到19世紀傳入美國,足跡遍佈全球。但作為博物館收藏(常設展覽)的,數量不是很多,主要分佈在日本、美國、英國三個國家,佔據世界範圍館藏的95%以上。所以文章主要是對這三個國家的館藏建盞進行展示,數量逾200只,拆分成文章若干,逐一推送。

下面就以上館藏進行大綱式的梳理,通過對不同國家藏品的比較,淺說幾個問題。

首先是日本,日本的館藏建盞,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是全球之最。可分為絕品、名品、精品幾類。絕品是被評定為日本國寶的,有4件;名品是被評為“重要文化財”或尊為“大名物”的,有5件;再是精品,主要收藏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京都國立博物館。

▌絕品部分,是分別藏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藤田美術館、大德寺龍光院的三隻曜變,和藏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國寶油滴。

這四件建盞都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評定為日本國寶,是建盞中金字塔尖式的存在。而且均不會常設展覽,出鏡率最高的是靜嘉堂曜變,被譽為“天下第一碗”,運氣好兩年能展出一回。大德寺龍光院這隻,從第一代院主江月宗玩開始就藏於寺廟,十年或二十年也未必展出一次,見不見得到要看緣分。

▌名品部分,是由幕府將軍、大名世家傳承,被評為“重要文化財”或尊稱“大名物”。分別藏於九州國立博物館、德川美術館、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根津美術館、美秀美術館。

需要解釋一下,在日本文物評定體系中“國寶”是指重要文物中世界文化價值特別重要的部分;“重要文化財”是指物質文化遺產中特別重要的部分;“大名物”則不屬於這一文物評定體系,而是指被日本大名收藏過、編錄過的器物。

▌精品部分,主要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京都國立博物館,與以上兩部分不同的是,作為國立博物館,全面是其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所以所藏建盞釉色和器型都比較齊全。

其次是英美,兩個國家對建盞的收藏,有幾乎一致的特點,缺少名品,精品數量不多但都很有代表性。藏品中有各類兔毫、烏金釉、柿紅釉、灰被釉、茶末釉等。還有建窯殘片標本,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夠比較直觀的瞭解到建窯的燒製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如何,宋代燒製油滴難度是奇高的,成品數量奇少,所以在英美博物館中,並沒有油滴藏品。而在日本收藏中,油滴基本均在絕品、名品之列。

▌美國部分,有6家博物館館藏數量在10件以上,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哈佛藝術博物館、弗利爾塞克勒美術館、波士頓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和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這些博物館的藏品以兔毫為主,同時器型豐富,也兼及一些殘片標本。在這裡先選擇大都會和克利夫蘭的各6件藏品,以後文章中美國部分各館藏品會詳細展示。

▌英國部分,館藏數量不及美國,主要藏於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劍橋大學菲茲威廉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相較美國而言,英國的館藏建盞中,柿紅釉、烏金釉、灰被釉所佔比例更高。此外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還收藏了部分日本、中國(包括臺灣)的當代建盞工藝師的作品。

最後一點說明,如韓國國立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瑞典東方博物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等,對建盞都有收藏,但因為藏品數量不多,這一部分本篇文章暫且不錄,餘後專期文章會將這些收藏量小的館藏統一編排。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成立的第九個年頭,佈局未來,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進步的藝術品拍賣業,紀伯倫始終堅持誠信、專業的經營理念,並且不斷尋求正規化、企業化的發展方向,力圖把紀伯倫國際拍賣行打造成國際藝術品交易的一流平臺。

紀伯倫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6日在英國正式成立,並宣佈將與法國知名藝術品拍賣公司布利索諾拍賣行聯合於3月21日在倫敦舉辦首場中國藝術品秋季拍賣會。2014年進入亞洲市場,在香港設立分部,成立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2015年舉行紀伯倫春季大型拍賣會,當時大陸委託深圳嘉利拍賣行徵集藏,2018年在中國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全面整合亞洲市場。

本文由紀伯倫周先生撰寫(fygj66)

2018年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進軍亞洲香港的第四個年頭,經過各屆拍賣會的成功舉辦,既表明紀伯倫國際拍賣行已躋身並穩居香港拍賣市場陣營,也將推動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發展再上一個大臺階。2018年紀伯倫在大陸拿到拍賣牌照,成立紀伯倫拍賣集團深圳分公司,也將是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行一個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香港紀伯倫國際拍賣公司不僅保持了傳統板塊中的優勢地位,同時在拍賣門類方面也勇於創新和嘗試。得力於廣大藏家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實現了穩中求勝,眾多活躍的資深藏家直接參與競拍,保證了成交率,同時也出現了不小的驚喜。不少主題與特色專場競爭激烈,成交遠超預期,新買家積極參與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信心,促成了更多的中檔價位作品的成交。特別是古代書畫作為紀伯倫的優勢項目,許多重要稀缺的作品大都是領域中最資深的藏家直接參與。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大量新鮮血液注入,不斷為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