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阳光普照》:父母的温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不少人喜欢把孩子生活上的不如意归咎家庭风水不好。

倘若能出人头地,那就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近日看了这部第56届金马奖最大赢家的台湾电影《阳光普照》,我瞬间对家庭的风水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影评家们将这部电影的风格划分为“枝裕和风式的清新残忍”,直透人性的黑暗面。

刘若英说:看完本片她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平复心情。我的眼泪不是从眼眶里流出来的,是从心里痛出来的,这个痛,后座力很强。

电影里的这四口之家,从头到尾都让人感到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冷”,全然没有一个家庭的温度。

两个儿子复制着父母的人生态度,将亲人、朋友都视为“异已”,用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好过。

双脚拼命向身边人抽离,却一步步滑向毁灭的深渊。

这无疑是人生最大的讽刺,也是家庭的不幸。


01

父亲老文是一个驾校的教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儿子阿豪身上,对小儿子放任不管。

小儿子阿和逃学、打架、早恋,最后和好朋友菜头把别人的手砍断。

法庭上,阿和把祸甩给菜头,说自己只是想去吓唬对方,没想到菜头却把别人的手给砍了。

法官想给阿和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父亲老文却说:我管不动他,你们把他收去好好管教吧。

面对母亲的质问,父亲冷冷地说:我希望把他关到老,关到死为止。

这个老爸也是够可以的,以为孩子生下来的天性就该顺父母心意,不然就干脆甩祸给社会。

哪怕是对品学兼优的大儿子阿豪,老爸也觉得他是理所当然如此优秀,每月按时给他生活费就算是已经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

他对谁都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阿豪,大儿子在他心里早就已经死了。

父亲对两个儿子不管是寄予厚望,还是当他“已经死了”都不曾给予过他们真正的关心,导致大儿子跳楼自杀,小儿子进监狱。

两个儿子的人生观也全然复制了父母的人生观,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身心的束缚,隔离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对人生、对父母、对他人不曾有过责任和担当。

电影《如父如子》里有句台词:表现好的地方都归功于“血缘”,看不顺眼的地方都是“教养”不善之过,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通通推给别人,这与他深恶痛绝的父亲如出一辙。

父母对孩子有关爱的温度,是最好的教育,不但滋润他们坚硬的羽翼,也是他们人生最丰富的底色。

02

大儿子阿豪跳楼自杀后,面对执意要生下孩子的阿和女友,母亲像重新又抓到了一条救命稻草。

她对女孩的姨妈提出的唯一能负责任的方法就是把女孩留在这个家。

在母亲的眼里,能抓住的就不能轻易放过,面对一个只有15岁,亲生父母早逝的女孩,她丝毫未为儿子感到羞愧。

电影最后有个镜头,母亲和阿和去散步,走着走着,阿和随手拧开了别人自行车的钥匙,载着母亲穿过阳光明媚的街头小巷。

母亲一面木然,对儿子的行为习以为常

这种漠视他人的自私冷漠无疑是让阿和复制过去了,才有了做事不管任何后果,犯事后拼命甩祸的处事习惯。

法国学者波达斯说过:人的观点、标准,深受母亲影响,并根植脑海。

菜头坐牢后,家里唯一的亲人,一个八十多岁的奶奶被讨要赔偿的人赶出了家门。他出狱后为了报复阿和,想再次拉他进黑社会。

阿和的父亲为了让菜头远离阿和,凑了20万想让他平息怨恨,阿和问他当初为什么这么狠心,对他和奶奶从不过问一句,让老人无家可归。


这位父亲没有任何羞愧,却在心里下了除掉菜头的决心。

一个自私又从不会反省自己言行的父亲,势必会将自己和孩子逼入无力反弹的穷巷。

03

一如作家毕淑敏在《家问》中所言:

“一花一世界,一家一宇宙,婴儿降临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壳。

倘若家中住满健康的爱的花粉,他就吮吸着它用爱的字样构建着自己的听觉、嗅觉、知觉,渐渐地酿成心中小小的蜜饯。”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向孩子传递着或爱、或自私、或残暴、或冷漠的人生态度,而这些品质是影响他一生的重要因素。

很多时候,父母看以极力守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外界的伤害,甚至不惜伤害他人能获取太平。

但这恰恰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因为这种行为让他失去了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权利。

爱与伤害都是相互的,正如董卿所说,世间万物都需要保持一种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父母的温度决定着孩子能走多远。

给孩子给予关爱、温和、耐心的引导,他们会懂得感恩,敢于担当,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怀有敬畏。

这样的孩子,哪怕是一辈子中规中矩,也能一生安稳。

父母对他人给予善意和帮助,将会在孩子心里播下爱的种子,令他们因此学会与社会友爱相处。